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末复习的几点建议

(2007-01-17 12:50:15)
分类: 课程教学

下周,各个年级将先后开始期终考试。在复习迎考的最后几天里,给老师们和同学们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要保持平稳的心态

一个学期的辛苦,到了要收获的时候,教师和同学都会有点紧张和焦虑,这是责任心的一种体现。不过我认为,教师自己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至少不要在言语和行动上表现出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因为你是同学们的主心骨,你自己都如此紧张,学生们要想心态平和就困难了。我前几天和孩子讨论一个物理问题的时候,孩子一下子没有说出来某一基础公式,我觉得很诧异,语气不由自主就变了,声音也提高了,孩子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更回答不上来了。第二天我再问他,他说的很清楚,我意识到就是自己对他学习的心态不好,导致了他的“哑火”,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学们也要不断地通过主动的心里暗示,提醒自己不要过于紧张。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心态平和的时候,学习容易深入进去,思考问题比较周全,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和效率都比较高,而过渡紧张的时候,思维容易受到抑制,脑子转不过弯来,原来会的东西也不知道了。我孩子当时回答不出来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2.要有一个恰当的定位

人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学习成绩也不可能通过这几天的复习一下子就能提高很多,关键还在于平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给自己定好位,每次进步一点点,在进步的道路上,迈小步、不停步。

香港海洋动物园里有一条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能够跃出水面6.6米,还能向游客们表演各种杂技。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游客们纷纷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秘诀。原来,最初开始训练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每通过一次,鲸鱼就能得到奖励。这种训练好像游戏,鲸鱼很喜欢。渐渐地,训练师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每次提起的幅度都很小,大约只有两厘米,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跃过去,获得奖励。而时常受到奖励的鲸鱼,便很乐意接受下一次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终竟然达到了6.6米。

他们成功的诀窍就是每次进步一点点,天长日久,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积累起来,就是不得了的进步。蒙古人过去训练大力士也是用的这个办法。他们让小孩子每天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上山吃草,小牛犊不过十多斤重,孩子们可以轻松胜任。那么随着牛犊的一天天长大,孩子们的力气也越来越大,最后,当牛犊长成几百斤的大牛时,孩子们也练出了力能举鼎的神力,成了成吉思汗的猛将。

3.要注重复习的策略

我自己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关注的几个问题是:

一、把握最基础的概念和规律。要让学生非常熟悉对这些概念和规律,我总是告诉学生,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感到无处下手的时候,就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进行思考,一般都能获得问题的解决。我也经常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基本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性。在最近几年的物理高考中,每一年的最后一道大题,都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直接应用,那些选择、填空题就更不用说了。很多老师认为,基本概念和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已经反复强调,所以复习的时候并不重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二、将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告诉学生。不论你是否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强调没有,复习的时候,都要结合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路和方法的引导。不要让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三、寻找疑难或者障碍点,设法突破。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哪些方面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在复习的时候,如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学生要分析自己的学习,在什么地方感到模糊不清,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指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困惑或者疑难,但都不会很多,复习的过程,就是尽量解惑的过程。

四、避免单纯的应试操练。没有自己的思考,不分析自己的教学或者学习情况,寄希望通过一套又一套试卷的操练,来进行复习,迎接考试的做法,不能说没有一点效果,但至少可以说效率不高。因为这样的操练缺乏针对性,满天撒网,很 容易让老师和学生沉浸在一道道难题的攻克之中,而忘记了复习的本来目的。当然并不是说教师不需要给学生进行操练,合理地训练是有必要的,但进行操练的试题应该是老师经过精心编辑和准备的,针对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布置的。

4.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主要是给学生的建议。

一是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正常的睡眠。有的学生一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就开始“加班加点”,“分秒必争”,甚至会发出“人要是不睡觉多好呀!”之类的感叹。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大可不必。临近考试的时候,打乱了自己的生物钟,只会造成过度疲劳、效率低下,同时还导致白天昏昏沉沉。

二是要重视一日三餐,特别是早餐。因为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才能保证每个半天四个小时左右的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特别是在考试期间,大脑将比平时任何一天都更活跃,身体也将需要额外的精力储备以便应付或承受可能的过度紧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开会复开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