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纲教育”推进会

(2006-12-18 21:37:42)
分类: 校园一瞥

初冬的时节阳光明媚,天高云淡;我们的校园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展示活动——以“滋润学生心灵,绽放生命光彩”为主题的 “两纲教育”推进会。

这次会议由区教育局德育室主办,建设中学承办。全区中小学校的分管校长、政教主任等100多人聚集我校,参与这次展示活动。区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等单位领导也应邀参加今天的活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点和帮助。

20053月两个《指导纲要》颁布以来,我校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一年多的时间内,师生们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读《论语》、《老子》等文化经典的活动,使学生始终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逐渐领悟生命的真谛,一次次的心得体会、演讲交流、辩论赛活动,无不触动同学们的心弦。“关注民工子弟、共享都市阳光”的系列活动,通过捐赠学习用品、节日联欢、一起开主题班会、为民工子弟学校送绿色盆景、走访民工、做民工问题专题剪报等,让我们的师生感受到每一个个体都是那样的重要,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用满腔的爱去呵护……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年级为单位的实施机制——“六个一活动”。读一本经典、开一次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组织一次摄影比赛、写一封家信、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开展一次演讲比赛或辩论赛。每一项活动,年级组都精心组织,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全年的学习生活中,始终参与在这些活动之中。

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两个《指导纲要》的学习和理解,并和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相结合,和学校的课程建设相结合,和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天的展示,是对全校师生一年多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我校师生精神风貌的一次大检阅。

这是我校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示活动。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学校各个部门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大家积极主动的处理好自己承担的任务,为会议的顺利举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老师们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开出了丰富多彩的展示课。开课老师的名单如下:
板块        学科      课题                班级    执教
主题教育    主题班会  理想——生命之帆    二(1)  陈前
主题教育    主题班会  我的未来不是梦      二(3)  何新风
主题教育    主题班会  倾听我们的心声      二(8)  冯仁菁
拓展型课程  社团      心灵的晴空          高二    李云蕴
拓展型课程  社团      中国龙、花鸟画探究  高二     周 春
拓展型课程  社团      辩论会              高二    李希龙
拓展型课程  数学      立体几何创意        二(9)陆景祺
拓展型课程  英语      求生游戏中的数学    二(4) 於理明
拓展型课程  物理      水果电池的制作      二(10)陆芸飞
拓展型课程  化学      蓝瓶实验条件的探究  二(11)陆锋柳
基础型课程  生物      光合作用的研究史    一(1) 林红香
基础型课程  心理      生命可承受之重      一(3) 刘轶敏
基础型课程  化学      化学与生活          一(5) 纪身坤 
基础型课程  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        一(8) 张宝森
基础型课程  音乐      茉莉花              一(9) 王莹
    今天的会议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教学展示课,15位教师同时开课,向与会的专家和领导们汇报了我们实践和思考的成果。第二个板块是大会交流,我首先代表学校汇报了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推进“两纲教育”的历程和主要的举措,提出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感到困惑的几个问题,然后是专家的点评。上海市德育专家谢诒范教授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学校将“两纲教育”同时融入课程建设难度很大,但学校做出了很好的基础性工作,是一个符合学校特点的发展方向。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副书记、副院长金雪萍同志也对学校的探索和实践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并对今后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三个板块是小范围的研讨和交流,德育室的同志们、教育学院的领导和市里的专家对我校后续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希望我们进一步明确科研课题,通过课题引领,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专家们的指导,为我校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受益非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