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人钦佩的“领跑人”

(2006-12-16 11:22:08)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书有感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所著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里的第一本。这套丛书我已经看了很多本,但这本书我一直没敢看,主要是有心理负担:50万字的这部著作,要多长时间才能读完啊!前一段时间,杨浦高级中学的康校长问我,能不能将人大附中的刘校长请到杨浦来,为我们区的“三名”培养对象做一场报告,我不敢打保票,因为虽然在北京学习了很长时间,学习生活的地方就在中关村附近,也到人大附中去过,但和刘校长毕竟没有直接接触过,此事还要通过我在北京的老师牵线才行。后来康校长亲自和刘校长取得了联系,她很愉快地答应了邀请,将于 1220来杨浦,就“现代学校管理和教师发展”这一议题进行专题交流。

人是不要我请了,但听报告之前对刘校长多一点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人生为一大事来》的阅读。没想到这本书是这样的吸引人,尽管本周为了筹备学校展示活动的事情非常繁忙,晚上加班的时间也很多,我还是挤出了每天的点滴时间进行阅读,一周的功夫,居然将这么厚的一本书读完了,连我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

这部书的主要内容从观点鲜明的章节标题就可以看出:“校长是个‘领跑人’”、“名师是名校的中坚”、“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教学改革为终身学习奠基”、“世界是我们的教科书”、“开辟超常教育的绿色通道”、“创造教育燃起智慧之火”、“给学生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助跑器”、“激活每一个细胞”、“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这些观点都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体现在生动、形象、具体和娓娓道来的故事性叙述中,再加上丰富的图片资料造成的视觉冲击,使得该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很强,让人不忍释卷。我读的这本是我为学校的教师阅览室购买的,在读的过程中,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到书店里再为自己购买一本,永久保留。

舒乙在读了此书之后的书评中写道:“称‘教育家’应该是有标准的,不是拍拍脑袋随便说的。我认为,标准起码有四条:第一,他有一套独立的办教育的思路,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以实践,成了完整的一套办法;第二,他造就了一个或一系列出类拔萃的好学校;第三,他本人极富个人魅力,有高尚的人品,有很高的智商、管理才能和应变能力,有巨大的凝聚力,有伟大的牺牲精神,几乎像圣徒一样;第四,他能走在时代的前列,能吸收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造就时代的弄潮儿。”按照这样的四条标准来评价刘彭芝,称她为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而且“她的名字可以和中国的知名大教育家们并列。”“人大附中现象”是教育界的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人,就是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部由不平凡的校长写她不平凡经历的书,这部近50万言的著作,可以说是解读“人大附中现象”的一把钥匙,它把人大附中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教育奇迹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广大读者,是一笔丰厚的社会财富。

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始终被书中那些朴实的语言、那些鲜明的案例所感动,同时更为刘彭芝的一言一行所感动。是什么让她在短短的时间内让老师们信服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是什么让老师们愿意为了校长的一句话而废寝忘食,是什么让学生们无论何时何地都牵挂着自己的“刘妈妈”,是什么让一所学校在几年的功夫中旧貌换新颜,在各方面走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前列,甚至是世界基础教育的前列?我读懂了,那就是“爱”。刘彭芝说:“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没有深爱、大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野之一。”她还说:“爱是自然流溢出来的奉献。有了爱,教育工作者才能视学校为家庭,视学生为子女,视同事为手足;才能有信念、有责任、有激情;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出类拔萃;才能把教育事业当作人生大事,全心全意、坚定不移,无怨无悔。”“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爱,是我在教育岗位上进德修业的‘原动力’。”因为爱,她开出了只有一个学生的班级;因为爱,她将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带回自己的家中;因为爱,她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因为爱,她将教学水平很高但师德不合格的特级教师请下了讲台;……人大附中师生员工那种高昂的精神状态,那种居高不下的人气指数,就是对刘彭芝“爱的奉献”的最高奖赏。“担任人大附中校长后,我自加压力,饱尝辛酸,但振奋精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是因为我爱我的学校,爱我的学生,爱我的同事。我要让人大附中成为世界一流学校,让我的学生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让我的同事在世界一流的环境中成就世界一流的工作业绩。”

“关于‘校长’的定义,古今中外有很多种。我对‘校长’含义的理解,最深切之处就在于,校长是个‘领跑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领着全校的教职员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领跑人’的办学理念在奔跑中反映,‘领跑人’的心智在奔跑中展现,‘领跑人’的人生价值在奔跑中实现。”这是刘彭芝在本书的开端就阐述的观点,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对这样的一番论述理解的并不是非常的深刻,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对“领跑人”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楚。说实在的,在我们现在学校里,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争论和刘彭芝当时刚提出的时候遇到的反映是完全相同的,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困境也有很多类似之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看到,原来大家都认为过高的发展规划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的师生完全具有实现规划的“潜能”。学校下一步能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需要校长领跑,更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奔跑和互相鼓励。

也许是因为我将这个月的读书主题确定为“多元智能”学习月吧,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刘彭芝在人大附中所推崇的教育,就是充分体现人的不同智能、为教师和学生各不相同的智能发展创设阶梯的教育。她所招收的超常生,并不都是数学成绩拔尖的学生,一个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绘画功底非常厚实,招进来给他创设发展的机会;一个学生在舞蹈方面很有天分,破格录取;一个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这个孩子我要了……当孩子们有了成就的时候,为他们举办各种各样的个人成果汇报展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待教师也是如此。一个老师语言表达方面有问题,发挥他的特长,让他去做物理实验教师,结果这位教师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奥赛获奖者;一个外来务工者平时喜欢动手,让他到电教去,不仅成了一个电教方面的高手,还为他举办了摄影展……还后学校食堂里的食品雕刻专家、校园网建设中那样一个攻城拔寨的战斗集体等等。

“做教师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做一名好教师;当校长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当一名好校长”。这多么朴实的心里话,平凡中反衬出不平凡,不平凡中透露平凡。“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个人,生当如此!

 

《人生为一大事来》 刘彭芝/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月第一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