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心情 |
6日下午,教育局组织区“十一五”中青年校长书记研修班成员进行学习和交流,研讨如何“在校本研修中营造教师学习文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教育局还专门邀请了于漪老师、曹阳二中的特级校长王志刚、上海师范大学的钱源伟教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指点,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五位班级成员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谈了各自在营造教师学习文化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对我启发比较大的是杨浦高级中学陈爱平副校长的发言。她认为文化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态度。目前教师在教学中的压力很大,单纯采用命令式的要求,教师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不会有好的效果,要设法化被动为主动,让学习成为教师教学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面有两种途径:一是问题引领,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学习文化的形成;二是与课程开发相结合,让教师与课程建设同步成长。而要做到这些,对教师就要减压和加压并重。
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为了推动教师的学习,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曾经给老师推荐了一些书籍,像《静悄悄的革命》、《给加西亚的信》等,本来想以此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对教师职业的思考,没有想到不少人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了很多言语比较激烈的措辞,发了不少的牢骚。我当时就意识到,教师的压力太大了,他们对额外增加的一些“负担”感到难以接受,所以后来就不再给教师推荐指定的书籍,只是建议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阅读。我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博客里不断贴上最近读的一些书籍的感想,告诉教师阅读应该是一种常态的行为。我发现,没有了这些指令性的要求之后,很多教师读书的兴趣还是很大的,经常出一些好的读书体会方面的文章。
王志刚校长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情况,谈了如何营造教师的学习文化,他的“四项整合、七轮攻坚、六项研究”的做法,非常具体和实在,告诉我们在新课程建设之中,如何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他的讲话,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关于制度建设的话题,他认为制度是刚性的,学校管理又要人性化,这两者之间时候矛盾的。学校的制度不易太多,对教师关键是要有底线的要求,制度太多了容易束缚自己的手脚。确实如此,如何在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方面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中摸索。
钱源伟教授总结了上海市目前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四种模式,让我感到眼睛一亮。我们一直在谈论这个方面的话题,一直在进行这个方面的实践,但是没有仔细的考虑过我们的做法和别人的做法之间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研究,找到自己正确的道路。钱教授是这样分类的:一是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核心而进行的深度研发;二是聚焦于学校发生的真是情景的研究;三是通过校级互动的规模效应开展的研修活动;四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进行的研究。
最让我钦佩的还是于漪老师。5日下午给我们特级教师开设讲座之后,身体感到不适,6日早上还是吃了保心丸并做了相关的保护才稍有恢复,下午就又和我们坐了几个小时,倾听每一个老师的交流,并做了精彩的发言。她的这种对待事业、对待教育的态度,让我深受教育。于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自己对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的看法:
关于课程。现在对新课程有很多争议,作为校长和教师,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潜心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总是在那里说空话。中国教育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要一声号令,很多东西一下子就有了。比如说今天要建设校本课程,到了明天学校里就有了一批相关的教材,这不是一种“真”教育,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经过校本教研,没有经过老师们在教学第一线的反复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修改,怎么会有教材出来?
课程本身就是在传承文化。“二期课改”的困难,难就难在对新的课程理念以及课程标准的接受上。课改以来,老师们的脑海中不知增加了多少新术语、多少新名词,搞得自己眼花缭乱。这个时候校长自己要有主心骨,不能随波逐流,将学校的课堂搞得五花八门。
关于课堂教学。最近听了几节公开课,在语文课堂中竟然出现了“OK、哇塞……”之类的口头语,这简直是对课堂教学的亵渎。我下课去问一起听课的一些研究生,他们竟然还认为这样的课很精彩,让我厥倒!课堂是育人的非常严肃的地方,不能将这些低俗化的语言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有基本的文化判断力,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需要营造教师的学习文化。教师现在非常难,一方面要坚守,要坚守住培育合格人才的这块阵地,另一方面要抗争,与当前的各种庸俗文化进行抗争,要教育孩子坚守做人的底线。学校教育任重道远。
关于教师学习。校园文化不是读几本书的问题。教师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完全不同,是在社会转型的动态过程中来建设学校的学习文化,因此教师的视野要宽阔,需要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学习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待家长。过去的家长,把教师奉为圣贤,现在的家长,不管学生出了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将责任一股脑地怪罪在教师身上,这是现实,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教师要在这里面学习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现在的学生,对老师推荐的经典名著不屑一顾,而对那些流行的元素非常关注,这也需要教师去学习,了解他们喜欢这些流行元素中的哪些东西,这样才能和学生进行沟通。
关于教师成长。教师现在的负担确实很重,不仅身累而且心累,因此要善待教师。目前对教师的要求太多,对学生的要求却只有做作业,要给教师减压。其实简单就是智慧!要给教师提出一些有时代性的、战略性的要求,同时要给他们空间。一颗树苗只有有了生长的空间,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一个教师没有空间,绝对不会成长为一个好教师的。
在听于老师讲话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管理,是不是给足了老师们自由生长的空间,是不是给老师们增加的压力太多,怎样才能简单一点,让教育的成效更好一些呢?我想,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我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