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的心情 |
我1日在太平的讲座是下午进行的。诺大的会场坐满了教师,大家一个个如饥似渴的眼神,让我深深感动。中午吃饭的时候,曾听到胡副厅长介绍这种一竿子到底的全省培训方式,她自豪地说,安徽省的教师对这样的培训机会非常重视,每次组织新课程方面的培训活动,大家都非常认真,在专家讲课的期间,没有老师随意地走动和外出,如果说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的说法有些夸张,那么一根筷子掉到地上可以听见,在这样的大的培训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眼见为实,经过这样两天的培训,我感到胡副厅长的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正是因为如此,也使我在讲座的时候更加投入,努力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毫无保留地与听课的老师们进行分享。我认为这样的会风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最近几年,我开过的讲座已经有很多次,听课的教师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印象的情境也有出现过,但不是很多。我也去聆听了不少专家的报告,有时候下面听课教师的声音比台上教师讲座的声音还要大,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让各地高中学校都能够获得这次培训的机会,安徽省教育厅的相关部门对这次培训进行了精心的组织。按照每个学校来三个校长和教师的规模(有的学校来得人不止这个数),全省就要有两千四百多人接受培训。在一个地方是找不到这么大的会场的,况且集中在一起给会务的组织和宾馆的接待带来了很多问题,他们就根据各地的交通状况,将培训的教师分解到不同的地点,还邀请了专门的会务公司在不同的培训点进行组织和接待。
下午16:30完成了在太平的讲课任务之后,我和崔教授马不停蹄地乘车赶往第三个培训点——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太平位于黄山的北大门,屯溪则位于黄山的南大门,我们沿着205国道,在黄山脚底下转了半个圆圈,途径黄山的东大门,行程110公里,于晚上18:30到达屯溪,入住黄山华辰大酒店。这个酒店紧邻黄山火车站,而且处在省级公路交通枢纽边上,因此非常的嘈杂,晚上休息的不是很好。
连续这样的赶路和讲学,我感到有些疲劳。看上去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讲课任务,但培训安排的节奏和在学校里上班的节奏完全不同。尽管我还是一个适应性比较强的人,看来还是没能适应这次讲学的节奏。单位里不断有消息过来,通知下周我必须要参加的一些会议和活动,更加增添了我的心理负担。
因为淮北到黄山有一列直达的火车,所以省里将淮北、宿县一带学校的培训点都安排到了屯溪。在前面的培训点,我陆续见到了一批老朋友,今天还将见到原来在安徽工作时的同事。屯溪点的培训安排在徽州大剧院举行,据说这也是几个点中参加培训人数最多的。我昨天晚上在散步的时候,曾经在大剧院的门前走过,看到有关这次培训的横幅标语已经拉好,培训的氛围在各个点创设的都非常好。在大剧院中进行课程培训,坐在后排的教师看台上的讲课老师,可能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轮廓吧?在写着些文字的时候,出版社的老师传回来消息说,会场的主席台比较空旷,在上面会感觉到有些冷,要我们去之前多穿件衣服。我的讲课仍然安排在下午,前面两天其他专家的报告我已经全部听了一编,并获得了相关的文字资料,所以今天上午我没有到会场去,在房间里休息调整一下。会场的氛围只有下午讲课的时候去感受了。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为了这次培训活动的召开,付出了很多。他们和省教育厅一道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培训,负责外请专家的接待与安排等。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这次培训活动能够顺利举行的重要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