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校园一瞥 |
给高一年级同学增加语文、英语两节阅读课,是我提议的,尽管这样的提议当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还是落实了下去。
为什么大家没有一致认可?一个原因就是大家有一种观点:到了高中才开始阅读,是不是已经太晚了?确实,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是在孩提时代养成的,中学的教学,不应该再去培养这些“习惯”,而是在扩展学生的视野上,让学生自己有一种扩展视野的紧迫感,产生一种更广泛的阅读的欲望。但我想,很多人的成功,并不都是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的,从任何一个时候开始都不应该说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家有些顾虑,阅读课应该如何上?放任学生自由阅读,他们可能全部被当下的一些动漫、网络作品所吸引,给他们限定阅读的篇目,他们往往又不感兴趣。
说实在的,大家的这些顾虑,对我的信心也是有点影响的。阅读课是否能够得到预期的目的?会不会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况?英语阅读课,还出现了教研员的想法和高一英语老师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我几次想深入到阅读课的课堂上去,感受一下老师和学生是如何对待这样的一门课的,但最终没有去。我觉得阅读课就是学生的阅读,它的特点和成效可能在课上很难体现出来。
最近的一段时间,和高一语文备课组长 徐老师接触的比较多,谈论的话题多次集中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上。从和徐老师的交流中,我逐渐对高一学生的阅读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徐老师是一个有心人,高一的语文考试,备课组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命题作文——我与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从一个方面检验阅读课开设以来的效果。徐老师的介绍和学生的作文,让我对阅读课有了足够的信心,看到了这门课程的潜在价值。我将学生的一篇作文附在后面,来印证我的观点,同时谈几点个人的感悟。
其一,阅读课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大部分的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教师除了表达对学生的阅读现状不满外,还可以做什么?徐老师的第一步工作是要求学生随意阅读,但有一条,要在阅读之后写出读后感来。随意的阅读首先照顾了学生的兴趣,但要写读后感可就要进行一些作品的选择了。在学生都能写出读后感的时候,徐老师进一步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了引导性的评价:选择了经典作品的,给一个五角星,能写出自己的体验感悟的,给一个五角星……在学生能写出自己的体会的时候,徐老师的要求又深入了一步,要能够从文章中找出一些细节,来印证你的体验和感悟。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这样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习惯肯定能养成,阅读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其二,最好的德育是不留痕迹的。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这是老师们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但是如何在这个主阵地里实施德育,却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清楚的。徐老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指导思想,要通过阅读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什么样的读后感是老师赞赏的?不是那些空话、套话,不是那些抄袭、拼凑过来的他人的美句,而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什么样的文章是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是那些经过几代人共同吟诵传承下来的经典名篇;怎样才算有了真正的阅读,不是看你是否会用笼统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概述,而是看你是否能够发现细节,在细节之处获得感悟。而这样的一切,没有丝毫的说教,都蕴含在阅读之中,蕴含在学生对那些五角星等“符号”的品味之中,这是一种真正的德育。
其三,好的作文应该是真情的流露。我认真阅读了高一语文备课组精心挑选出来的8篇优秀作文,都很不错,就我个人而言,最感到满意的就是下面的这篇附文。可能有人会说,因为这篇文章可以印证你坚持开阅读课的正确性,所以你才感到满意。说实在话,我确实有点这样的想法,但我觉得并不主要是这个原因,而是徐瑶同学的真情流露。和另外的几篇范文相比,这篇文章的措辞造句不会给人什么特别突出的印象,非常普通,个别地方表达的可能还不够清晰,但通篇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如果真的是“文如其人”,那我就更要为有这样率真、质朴的学生而感到欣慰了。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诚实、纯粹、有高尚情趣的人,不就应该从这里开始吗?
不多写了,还是读读学生的作文吧。
我与课外阅读
高一(1)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