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频频“曝光”

(2006-09-09 22:17:37)
分类: 我的心情

最近一个月,我经常被媒体“曝光”,惹的我的一帮朋友有点“眼红”,纷纷来电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过分”的要求。

掐指一算,“曝光”的频次确实蛮高的。首先是82日“杨浦有线电视台”的一个5分钟的专题访问,然后是811日《杨浦时报》关于我当选为“第六批杨浦知识创新区拔尖人才”的介绍,接着是829日《杨浦时报》关于我在此当选农工民主党杨浦区副主委的报道、91日《联合时报》和《杨浦政协报》有关我参政议政提案方面的报道、98日《杨浦时报》关于我的一个专题采访。

报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我自己的专业成长方面的;二是我自己的党派工作方面的;三是我作为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我和采访我的记者以及报社的主编讲过,我对这样的报道心里感受到的不是欣喜,而是巨大的压力。他们给我做了不少的工作,希望我能站在政协、党派等角度,正确的看待这样的报道。我想了想,党派方面确实需要有媒体进行大力的宣传,很多人对党派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偏见呢。

在几次的报道中,我比较欣赏的是98日《杨浦时报》的介绍,报道的全文如下:

 

“泡泡龙”的传道授业之路

——访区政协常委、上海建设中学校长常生龙

在上海市建设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常生龙有一个自己的教学博客,用来记录教学、管理中的点滴;该校的教师们喜欢在这个博客上留言,与校长交流心得体会;学生们则经常与他发邮件交流,大家亲切地称这位一校之长为“泡泡龙”、“龙哥”。

究竟是什么样的思路,让常生龙与师生们如此轻松沟通的?又是什么样的理念,助常生龙引领这所重点中学不断进取的?

从淮北飞到上海的“领头雁”

常生龙是物理教学中一位很有专长的老师。最初,他在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附中任教,19958月起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12月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之后,他来到上海,先后担任杨浦高级中学教务副主任、校长助理,曾任杨浦初级中学校长,200510月任教建设中学。

从淮北走到上海,常生龙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在素有“高手云集”的杨浦区教育系统扬其所长,确立了中教领域物理教学中的“领头雁”地位。

“教师,首先是一个‘教‘字。”谈起在二十的“传道授业”之路,常生龙颇有感触。他始终认为,上好每一堂课,既是教师师德的直接体现,又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基础,更是实践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

为此,常生龙力求研究、参与和收集并举。他自费订阅中学物理教学方面几乎所有的杂志,收集吸收新的教学信息,充实教学。同时,常生龙注重在交流和探索中提高自己,其研究型课程展示课——“弹簧的振动周期与振子质量的关系探究”,为沪上首次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公开课,并被列为杨浦区“名师工程”中的展示活动。其它教学经验成果更是不胜枚举。

由于常生龙在教学方面成绩突出,2005年,他被推选为首批上海市名师培养对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上海市特级教师”,同年4月获得杨浦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言传身教,带出一支好团队

俗语说,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作为中学物理教学方面的一个行家里手,尽管常生龙自己很年轻,但仍认真做好带教工作,并努力形成一个团队,为推动杨浦物理教学进步尽责出力。

“在成长过程中,我深感导师的重要。”正是这样的体会,使常生龙在自己学有所成时,也开始从事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在杨浦高级中学带教的青年教师李沐东,现在已成长为杨浦区的物理教研员;信息学博士张明、物理教师李峰等,也在常生龙的悉心指导下,脱颖而出,成为所在单位的佼佼者。

不仅如此,作为杨浦区物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和研究型课程中心组成员,常生龙还尽力积极发挥自己教研特长,通过一系列活动,将教学科研成果向兄弟学校辐射。2004年,受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委托,常生龙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和首届全国物理特级教师论坛的组织筹备工作。他充分运用这一平台,展示了杨浦物理教育的形象。

每逢高考前后,许多人都很难见到常生龙。有人一打听,原来他在参加繁忙的高考审题命题工作。由于在高考方面积累了博识,他还被上海考试院聘为20042006年度高考命题专家。自2003年起,常生龙先后4次参加上海市高考命题工作,2次担任综合学科命题组组长。

传道授业、参政议政“两不误”

    作为区重点中学的一位校长,又是区政协常委,农工党杨浦区委副主委,常生龙在传道授业的同时,积极参政议政,做到了“两不误”。

2004年,常生龙利用结识面广的优势,联系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知识杨浦与教育发展”论坛,为这一论坛的成功增色许多。近年来,常生龙十分关注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的创建。平时,他积极参与区政协举办的各种会议,为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出谋划策。

“在打造知识杨浦的过程中,作为一所基础中学,我校也努力思考如何与大学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及“三区联动发展”,常生龙思路十分清晰。他告诉记者,近期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与大学的沟通和联系,探讨与区域内高校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充分利用杨浦高校密集的教学资源,助推中学课程改革。”

历史上,建设中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卓有特色的学校,航天工业、船舶工业领域有一批建设中学的校友。“一个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有特色,希望二十年后,现在毕业的建设中学学生提起母校建设中学,能继续引以自豪……”常生龙最后说,借鉴高校资源,结合中学特色,夯实基础教育,提升课程建设水平,这是建设中学努力的方向。(徐加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