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的心情 |
忽然想起,来到上海已经整整八年了。
八年之前的这个时候,我在淮北的家中狼籍一片。各种可能用到的家具、衣物、书籍等都被打了包,准备装入一辆集卡,运到上海。
那几天我正在发高烧,四肢无力,打包的事情主要是我的一帮朋友和我的学生替我操办的。记得下午装车的时候,我就呆在家中没有下楼,我的弟弟专程从焦作赶来,指挥着大家往车中摆放物品,还一路押车从安徽直到上海。
我们一家三口是乘坐火车到上海的。送行的人很多,有的说着叮咛的话,有的淌着感伤的泪,还有人带了很多吃的东西硬塞到车厢里,好象我们要到遥远的星球。我依然迷糊着,只注意到一些重要的文件和证件要放在自己的身边,其他的东西就顾不上了,临到上海才发现朋友们送的一大包食品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顺手牵了羊。
杨高为我租了一套毛坯房,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物业也不让我在其中添置什么。由于汽车跑的比较慢,我们到了,家具等各种物品还没有到,家里连一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一个没有装起来的门板,成了我休息的“床”,我在其上迷迷糊糊地昏睡了一天,只记得为了喝水,到楼下的超市里搬了一箱矿泉水,半天的工夫就让我们给消灭了。
接下来就是连续十五天的高温,我在附近花费50元钱购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去订购液化气、购买必须的家庭生活用品……为了避暑,一家三口在超市里一逛就是半天。每天晚上,气温稍微低一点的时候,还要爬在白炽灯下赶写陕西师范大学的一个出版社的约稿。前后十几天,写出了近20万字的内容。
我是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上海的。能到上海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放弃在淮北时领导职务。作为一个30岁就被提拔为副处级的青年干部,我们的领导对我确实是非常信任也是寄予厚望的。我担任领导工作的这三年,确实也将煤炭师范学院附中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让它从一所普通中学变为可以和省重点高中平起平坐的学校,所以当我提出要调动工作的时候,领导们一口回绝。我前后和他们交流了两个月,他们都不松口,还将我们学校的校长免了职,希望我留下来。他们这样做,我更觉得没有办法留了,记得1998年6月29日晚,我一夜无眠,分别给大学的党委书记和院长写了一封长信,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他们能够放行。为此,30日上午,大学的领导专门召开了人事工作会议,在集体讨论之后,同意了我的请求。我到杨高报到的时候,康校长对我说,你的职务在这里就不能延续了。我笑了笑说,如果我在意我的职务,我就不会到这里来了。
其次要放弃在淮北时的各种人力资源。在淮北学习、工作了十七年,自然建立起了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这样的网络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日常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淮北一中的马老师,我们平时在业务上交往甚密,有一次我们学校物理教师短缺,就请他到我这里来帮忙,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们单位的领导把我们学校视为竞争对手,对马老师来上课的事情很不开心,要求他不要上,但他不为所动,坚持给我上了一个学年,到现在我仍然心存感激。离开淮北,就意味着这里的一切都放弃了,要重新在上海这个新的环境里从头开始。现在回想过去的八年,可以充分感受到在异地他乡重新生活的艰难。
第三要远离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我对于淮北来说,也是一个外乡人,但在淮北有我一帮好朋友,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增添了很多色彩。我的爱人一家都在淮北,我在她的家中更能感受到家的温馨。离开淮北,这一切欢乐和温馨都显得有点鞭长莫及,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他们很难陪伴在你的左右。这需要我们学会独自去承担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学会自我调适自己。
还有很多……
记得从上海回淮北的头两年,我的朋友和同事见到我,最喜欢的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透过我的表情和语气,感受我在上海过的是否愉快,是否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回想过去的八年,我觉得真是没有什么后悔的,既然走出来了,就想方设法地把路走好。我是这样提醒自己的,也努力做到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