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课程教学 |
前几天的假期收到并反复阅读了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意见》文本的讨论稿,昨天我们七个人进行集中讨论。在讨论之前,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各个学校以及学校的教师认识到这个文件的重要性,并能够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建设?
集中讨论是集思广益、开启思维、产生智慧的重要渠道。在昨天讨论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理清了思路,就是《实施意见》应该针对前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并提出建议。
前期的研究型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一、研究型课程的定位
研究型课程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研究型课程是不是针对学校少数尖子学生而开设的课程?
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是不是差不多?
……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第一,研究型课程的界定。研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和拓展型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自主性,也就是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的方式、组织形式等也是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的进程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教师的指导体现在要循着学生的研究思路进行,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给予搀扶等。而拓展型课程是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设定、在某一具体的时间段内开设,课时和教学内容大体设定,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为主的课程。
第二,研究型课程的定位。它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研究型课程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它是一门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其三它是一门限定选修的课程,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开设,每个学生必须参加本课程的学习,但是学习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是由学生和学校自主确定的。
二、研究型课程的设计
学校该如何设计这门课程呢?
教师给如何构思这门课程呢?
……
有的学校在开设了一段时间后,就将研究型课程放任自流了;有的学校就是按照《学习包》进行上课;有的学校一个教师可以指导8个班级的学生……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学校和教师对如何设计这门课程还是不够清晰的。
从学校的层面看,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梳理现状。包括国家对研究型课程开设的要求(体现在《课程指南》、《实施意见》等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社区可利用的资源等;第二,制定实施方案。包括学校研究型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学习评价、课程管理等要素。最好能够有一个阶段的整体安排(如三年的规划、每个学期的具体实施措施等);第三,学校层面的学习和宣传。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理解学校的实施方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第四,资源开发。学校要为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提供和开发各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从教师的层面看,需要做好的事情是:根据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确定自己可能进行指导的方向;学习课程指导的技巧和策略;做好课程指导之前的心理准备。
三、研究型课程的实施
每个小组各自组织活动,学校是不是只要负责收获课题报告就可以了?
教师要不要陪着学生一道进行研究呢?
研究的时候,是设计好研究的思路,让学生跟着走好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琢磨?
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
从试点学校提供的经验看,一个完整的研究课题的实施,通常包括五个环节:发现和提出问题;明确课题并设计研究的方案;进行探究和实践;成果的交流和表达;研究的评价和反思。
从学校的角度看,实施过程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组织专家学者到学校开设讲座、进行研究型课程学习方面的指导、对各个课题组的研究过程进行调控和支持、合理安排教育教学的场所和设施、组织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等等,都是学校层面的工作。
从教师的角度看,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设性和生成性之间的关系。教师负责开发的课题,教师自己要对课题的可能进展和研究的大体方向进行整体的构思,这体现了预设性的特点。同时,也不能将研究的方案、实施的步骤想的太具体,并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思路进行。研究型课程的生成性就体现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有 和老师完全不同的想法和研究思路,教师要给他们的研究提供动力支援。我曾经指导过一个学生,他想进行建筑方面的研究,我想让他去研究建筑的结构和应力的关系,而他的志向却是建筑美学。我俩还为此进行了不小的争论,幸运的是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才有了一篇非常好的有关建筑美学的论文。但至此以后,他就对我有看法了。第二,问题和课题之间的关系。很多问题本身并不能成为研究的课题,但我们的很多老师并不注意这一点。一个问题要成为研究的课题,需要从问题的指向性是否明确、问题的范围是不是适当(能够在中学阶段操作)、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是否具体……等方面进行评判。就是一个研究课题的名称,也有一定的要求,要包含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等信息。第三,研究方案与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研究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但这并不表明研究可以随意。在开始实施研究之前,首先要制定研究的方案,包括研究的课题名称、假设(猜想)、研究的方法、步骤和成果的表达形式等内容。第四,指导和传授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研究型课程活动中是一个指导者,是在学生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时候帮助指引方向的人,而不是研究方法、操作步骤的演示和传授者,不要替学生去做他们本来可以自己完成的任务。
四、研究型课程的管理
教导处可以承担研究型课程的管理任务吗?
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如何评价这门课程?
……
我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来解决上述困惑或问题。
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包括:第一,建立一支管理队伍,要从校级领导中安排专人负责,确保课程的顺利推进。这个管理队伍应该包括领导组和实施操作组两个机构,学校的哪个部门来负责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决定。第二,建立保障研究型课程实施的规章制度。第三,建立能够指导教师开设课程的专家队伍。第四,加强过程管理。第五,确定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并组织老师学习理解。第六,开发课程资源……
二是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最好能够成立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研究组,通过学校自身实践中的鲜活案例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将培训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溶为一体,力争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出一批能胜任课程发展需要的优秀的教师队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