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堂交流课

(2006-05-25 12:44:00)
分类: 校园一瞥

昨天下午,我们的9位中青年教师向区域高中和教研员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这次的展示是我提议进行的。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起源于学校本学期各个教研组的一项中心工作,即制定本教研组“一堂好课的标准”。

“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是在三年发展规划中对每一个教师提出的要求。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需要大家明确其标准。为了避免全校用一个标尺衡量全体教师的非科学性的评价,我倡议每个教研组制定符合本组特点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标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强调实用,符合现在教研组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可以根据教研组成员认识的不断提升而逐渐修订成熟。要求每个老师都参与制定,每个老师都明白标准的内涵,并且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贯彻和落实。

怎样体现教研组的老师们在这个方面的思考?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教学展示的形式,让大家来进行评说。我将本次展示的基调定为“随堂交流课”,第一是想让我们的老师心理压力小一点,第二是告诉听课者这是一节探讨性的课,是一节实践“标准”的课,课的主旨不是告诉别人我们的教学是如何的“完美”,而是体现我们的一些探索。一位校长说:“你们有这么多的好课?”我想他可能没有理解我们的意图。

总的看来,9位老师都较好地完成了展示的任务,大家都很认真,体现了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果。在听课老师和专家的评价中,既充分肯定了老师的教学长处,也对进一步完善教学提出了建议,从中感受到了大家对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肯定。

如何评价一节课?我昨天听了很多人对不同的课的评价思路,我很感兴趣。但同时也发现,有个别人对评价缺乏研究。我们有一位教师,为了准备这节课,三次修改备课笔记和教学思路,最后形成了一个逻辑关系清晰、教学主线明确、学生思维设计逐渐提升的教学流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也是紧紧扣住这一流程,逐渐揭示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通过不同的变式训练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来说,这样的构思和设计是值得肯定的,但一位听课的教师在评价的时候没有谈这些,仅仅抓住这位老师在问题设计中的个别语言不够规范之处进行点评,给 任教的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心理负担。这样的评价,后面别的老师还敢上展示课吗?

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学生,也看了任课老师的问题设计,设计的问题如果从严要求的话,确实有不够严谨的嫌疑,但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因此产生歧异,所以我认为这不应该成为点评的重点,甚至成为唯一的评价点。

看来,如何评价一节课,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长开放日
后一篇:麦收时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