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阅读记录
文/图:妙妈
最近,妙妙一直在看那套《怪医杜立特》,有时候会让我给他念上一两段,除此之外,基本上我也来不及一本本地跟他一起看了,他经常向我绘声绘色描叙里面的故事,看得出他很喜欢里面的人物。
故事中多了一个男孩,年纪和妙相仿,和医生一起游历世界,结交各种有趣的动物和部落,男孩成了医生的助手和记录员,很多故事以男孩的口吻,第一人称的角度,孩子很容易有代入感。他对书中的潜台词很感兴趣,还有作者笔锋一转,可能出现的情节。
有一次碰到一只古老的乌龟,给他们讲起亲历大洪水时期的故事,作者把诺亚方舟的事件用这种方式呈现在故事中,真让人大开眼界。当诺亚的儿子闪、含出现时,我问他还记得这些名字不?(很久以前给妙妙讲过一些圣经的故事,我以为他忘了。)他说起诺亚喝醉赤身睡着,三个儿子不同的做法的故事,后来又连接到《战国策》中有一段:忠臣把毁谤都加在自己身上,而把赞美都归于君主,管仲就故意在自己家筑台,替桓公掩饰过错。我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联接,但是我却没法再深入地和他谈下去。
一直跟着群里读国学,每天三种,老孟孔庄都过了一遍了,现在除了学校的古诗词的诵读——正好群里也在读,还有论语的讲解,我让他再找了一本书读下去,他选了《战国策》。但是在和他一起读的时候,我心里却有些不踏实,苏秦之流,巧舌如簧,黑白通吃,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做基础,和较深的理解力,很容易剑走偏锋。孩子的阅读基础和理解力是不是还没达到这样段位?即使他连接到了某些故事,其实只是简单的连接,找到一些相似点,再深入的话,就达不到了。昨天问了卡妈,说早了点。那就停了吧,再加一本什么呢?不如读《中国通史故事》。
《中国通史故事》还是要坚持一本本读下去,有一搭没一搭的给他读了几本,他自己也有选择性的看了一些,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妙是不会想读这个的。但是所有的历史过一遍,能帮他以后更好的理解那些文言文的原版史书。
最近的阅读,要加进故事统领的练习。妙的语言逻辑性较差,他喜欢叙述故事,可以让他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讲述,每句话之间要有逻辑关系。国学的诵读,重点转移到在理解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