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南昌——滕王阁

分类: 人在旅途 |
滕王阁
昨夜一番大雨惊魂,第二天早晨起来,从窗外望去,马路上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依然艳阳高照,人车忙碌。
在酒店餐厅慢慢享受完丰富可口的早餐,和儿子继续未完成的滕王阁之行。
滕王阁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为那首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无数人心生向往。
从一个低矮普通的书着“雄州霧列”的门楼走入,隔着青石板铺就的广场:滕王阁,歇山大顶,重重飞檐,碧瓦丹柱,五彩纹饰,带着传闻中的非凡气度,背倚浩瀚赣水,矗立在七月的骄阳下。
滕王阁共有七层,每一层都有展区,展出一些文物,或用字画,或用自制的模型,像人们介绍古文化和历史。
滕王阁的历史介绍自不必说了,滕王李元婴,即李世民的弟弟主持修建,因而得名。介绍江西的山川地理,名胜古迹的壁画,让人心生赞叹,也不必说了。 一副阳文镌刻的木雕《滕王阁序》,古朴苍劲,那也是必须的。还有介绍古乐器,古服饰的展品就让人大开眼界了。
单单说某一层三面木质墙壁上,历史上江西籍的名人群像彩绘壁画,有文臣武将,也有高僧名士,如“一片丹心”的文天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明朝重臣解缙、夏言、严嵩……等等,画面上的人像博袖宽袍,衣带当风,各具情态,栩栩如生,仿佛从画卷中走来,一桩桩遥远的历史事件鲜活了。
最值得惊喜的是,在一个三棱锥的玻璃展示区,运用3D投影技术,配合解说,轮回展现不同时期滕王阁的变身,一段浓缩的建筑物变迁史。人们仿佛在通过一条时光隧道,与这座千年古楼共历洪水、地震、战火,共历废墟上的重生。那种震撼感给人以心灵冲击,不正是旅途中值得期待的吗?儿子在这里,足足看了三遍才离去。
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和传承中的运用,是值得欣喜的,也算得上过去对文物保护认识不足的一种弥补,和重新认识吧。
登上最高一层,凭栏临风,以观赣江,是滕王阁的另一大看点。眼前暴涨的江水,汹涌流淌。一条斜拉索的八一大桥,宛如飞龙,横卧东西。对岸的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江面上,一艘艘白色的游轮,自由游曳。没有旻天舒朗,没有渔歌晚唱,若王勃再世,又该吟诵出什么样的锦绣华章?
沿江一带,从滕王阁延伸出去,有一片绿树掩映下的亭台楼阁,其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小池中锦鲤潜底,绿头鸭双双对对,作为滕王阁的附属建筑物,与其硬朗恢弘的风格倒也相得益彰,刚柔并济。我们在这里歇息了好一阵,才结束了这次滕王阁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