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与羊枣

分类: 幽室微烛 |
脍炙与羊枣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我不知道公孙丑为什么会这样问,感觉有点哭笑不得,按他这么说,那曾皙肯定也要吃饭,曾子岂不连饭也不要吃了。但我不能这样问,不然,我不也成公孙丑了。我想,我肯定是没有联系到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理解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吧。
“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那么就我想的一些现象,谈谈“同”与“独”吧?
“脍炙与羊枣孰美?”我们都知道“脍炙哉!”但曾子何以对羊枣情有独钟,那是因为羊枣对纪念父亲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记得妈妈病重的时候,特别想吃荸荠,所以,每当我看到荸荠上市的时候,深深的怀念就会萦绕心中。
旧日的同窗,各奔东西很多年,微信群上重逢,已然面目模糊,但是某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往事,或者某人与众不同的个性、甚至独特的字迹,却能让记忆鲜活起来。
以前很爱看各种歌手选秀,有的歌手你不能说他唱得不好,字正腔圆,感情饱满,但是几轮下来,基本就是脸盲,而那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瑕疵的歌手,往往却走到了最后,就是因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嗓音,使他们具有了识别度。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领域。但是我们却在把孩子往一个模子里套,一窝蜂地去学钢琴、学奥数,按照学校的各种指标要求,拼命的灌输、驱赶。我们剪掉了他的翅膀,然后又怪他飞不起来。
现在都说,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就是唤醒他自身的潜力,发挥他独特的感受力,使他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感受,自己的见解的人。
对于我自己来说,常常为自己思想的僵化和陈旧,为自己习惯性的人云亦云,为自己理解不了一些新的思潮和观点而感叹,这也许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学校教育造成造成的。而我的孩子长大成人,如果成为这样的我,能适应那样一个全新的飞速发展的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