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错

(2016-08-12 17:07:29)
分类: 幽室微烛

什么样的错什么样的错

上午,孩子爷爷带孩子练习乒乓球。进行多球训练时,爷爷对孩子说:“如果你回过来的球,有下网的球,也有没上台的球,说明你是在调整你的姿势,如果回过来的球,连接几个下网或者没上台,说明你根本没动脑。”

下网和没上台,都是一种失误,在乒乓球运动中,都是由于自己没有调整好造成的丢分。分别是由两个极端的动作造成的,一个是力量太小,拍面倾斜度不够,一个是力量太大,拍面倾斜度太大。

力量和拍面的调节需要在一次次的练习中调试,熟练,又要因时制宜,这个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需要眼手脑高度的配合协调,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出现两种状况的失误就在所难免了,但这也同样说明接球的人,正在这个思考、调整过程中。

反之,如果没有思考的过程,也就没有眼手脑的配合,回过去一个球没上网,没上网的讯息没有经过大脑的分析,当然也不会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手势,于是,下一个球依然故我。这样的训练,就是浪费时间。

人说“不怕慢,只怕站”,我说“不怕错,只怕站”。

错误不可怕,但要看什么样的错。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样的错,在同一个地方摔倒,那么,是不是说明此时大脑已经停止思考,或者说已经形成一种定势思维了呢?这样的错,其实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这时候,是应该痛定思痛,让自己有勇气和决心,来一次自我解剖。

如果错误是在思考过程中犯下的,那么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经验,一次对自我的反省、修正、调整、完善,一次自我的成长,就像春的萌芽,夏的喧闹,终将归于秋的成熟和静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