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旗亭画壁及文人的自信、自期与自许

(2009-01-10 12:21:20)
标签:

杂谈

文人

唐诗

分类: 社会·人情百态

    一日和一批纯属闲扯的朋友们闲扯,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旗亭画壁”的事情,我似乎说起很向往这种生活。到底是什么生活似乎并不确切,但是毫无疑问这里面有一种自在散淡,有一种风雅从容,有一种文人的自信、自期与自许。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开元年间,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有所记载: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涣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涣之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诸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这个故事绝妙无比,每每为之绝倒。绝倒中有一种深深的向往,向往那种自由自在的自得其乐,向往那种诗酒人生的洒脱无拘。无端的会想起,这个故事似乎不单纯是一段文人的风流雅趣,而且也是那个时代文人自信、自期与自许的象征。盛唐是一个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的辉煌,造就了那个时代文人开阔的胸怀。这在一定意义上让他们摆脱了世俗的压力,而成为一个很纯粹的文人。因为纯粹,使得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也是因为这种自信他们对自己都有期许。他们想走当官仕途建立丰功伟业,便高亢唱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然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官不爽索性弃官而去,像李白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便流落不偶,几个文人也不必担心生活,大家一起喝喝酒谈谈诗,照样受到梨园美眉敬重。人是在感觉世界中生活的,而感觉绝大部分来自于社会的认同。也许这就是旗亭画壁诸人藉以自信、自期与自许的理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