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人的大度宽恕与睚眦必报

(2008-07-06 10:26:40)
标签:

杂谈

男人

报仇

人情

宽容

分类: 社会·人情百态

    我一向以为男人比较大度宽容,而女人比较喜欢记仇,原因是自己往往会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亏欠,而却总不会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总以为男人必须大度,缺少大度宽容的男人很难成什么气候。曾经写过一篇《实力政策:英雄也有分量》的文章,其中谈到了享有盛誉的飞将军李广,引用了史记中间关于李广受辱霸陵醉尉,后来引入军中杀之报仇的事情,以此说明李广没有成为大英雄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他胸怀和气度还不够。但是看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其研究结果是男人比女人更不容易宽恕。这个研究恰好颠倒了以前的想法,于是引发了一段与此相关的联想。

    李广杀尉的做法虽说不像韩信受胯下之辱那么令人赞叹,但是也算是一种男人性情。其实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做法,有很多可以解说的理由,比如胸怀大志小不忍则乱大谋,比如暴露出其性情中怯懦的一面等等。但不论怎么说,他后来擢用这个当年侮辱自己的恶少,都可看作是一种大将胸怀的展示。正因为这样,后来韩信在为刘邦所囚之后,谈及带兵之事那段对话就很有出尘意表的见识: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从这段故事不仅可以看出一点韩信的大将气度,也能窥见向被认为流氓作派刘邦的胸怀宽阔端倪。由此想来大度男人并不是不记仇,只不过是心胸开阔,很多在常人以为很刻骨铭心的仇,在他们那里往往不算什么,因为参照系不同所以这些仇不值得记而已。

    由此联想到《论语》中孔子对此所说的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我们常常被一种虚伪的道德观所忽悠,以为“以德报怨”是一种美德,就好像托尔斯泰说得那样:“敌人打了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这种“不以暴力抗恶”的爱的宗教,看上去真是有点变态。其实想想对孔子并没有提倡“以德报怨”,而是反问“何以报德”?人家对你不好你还要对人家好,那人家对你好你该如何呢?所以他老人家说要“以直报怨”。何以为直?就是公平正直。一个人果然能够始终保持“公平正直”地看待事物,那当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很宽的心胸了,可惜我们并不能做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恩恩怨怨也许都会湮灭,但是总有一些铭心刻骨的事情你不会忘记,你总要设法对此以报,而宽厚的男人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吧,虽然报仇,但是并不出于一己之私,而是让坏人“恶有恶报”受到自然的惩罚,这应该是男人报仇的最高境界

    这篇原载台湾《读者文摘》关于男人“有仇必报”的报道是这样说的——

 

   《美研究发现男人不易宽恕有“仇”必报》

男人可能是有仇必报的“小人”,女性则有时会不按牌理出牌。美国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心理学家朱丽亚·郁斯兰博士对“宽恕”这项课题深有研究,她做过7项研究,先后检测过1400名大学生的宽恕态度。在几项研究中,郁斯兰先要求受测者回想受到冒犯的情景,再把他们随意分成两组,一组直接检查当时的宽恕态度,另一组则另起炉灶,回想自己冒犯别人的经验。在研究中,郁斯兰每次都发现,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原谅别人。研究也显示,男性觉得自己有过失时,报复心理会降低,宽恕别人的意愿会提高到和女性相同的程度。奇怪的是,女性就算有人告诉她自己有错,宽恕的意愿却不会提高,只是觉得不是滋味。 
郁斯兰原本无意求证性别间对此是否有固定的模式差别,但证据却越来越明显。她说,“我们一直为这个现象找出种种解释,但这现象不断出现,不得不接受。” 
男性对冒犯自己的人与事大多耿耿于怀,更会在意讨回“公道”。但外向的男性受到冒犯,比内向的男性更容易忘却。 
女性天性喜欢聚会,因此更容易握手言和。而且内向或外向的差异,不影响女性的宽恕意愿。 
男女的共同点是,轻微的冒犯、冒犯者道歉、或冒犯的是固定交往的对象时,男性和女性都比较容易原谅对方。(《读者文摘》台湾版2008年7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