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朝花夕拾:曳尾途中

(2007-10-23 00:06:06)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诗词·回归古典
    庄子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同样贯彻了许由的精神。《史记》有载“庄子不相楚”的故事,《庄子.秋水篇》对这一事件有具体描写: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段话极见庄子的智者风采,寥寥数语,情理尽在其中。宁可垂钓水滨穷居悠然,也不愿为楚相身居庙堂,这与许由并无二致。但庄子的解说却异于许由,。他并不直言尽说,穷理析疑,而是巧妙的借用比喻,在不知不觉中让对方认同自己。庄子指出,神龟珍藏楚宫,楚王对之爱赏不已,但毕竟它失去了生命也失去了自由,两者相较,神龟当然选择曳尾途中。所以庄子回答楚王:“往矣,吾将曳尾途中。”
    值得注意的是,“庄子钓于濮水”首先以渔父形象出现,这实在是一种寄寓。在中国文化中,自从屈原放逐行吟江泽,遇上了第一个文献可征的渔父之后,渔父这一形象便成了遗世独立、超脱世俗的象征。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渔父所表现的那种大彻大悟的境界,一直是永恒向往的梦幻,既代表了在黑暗压抑之中,落拓不羁的知识分子求得心灵安宁的桃花源,又点燃了企图超越俗世纷扰、保持人格独立的人性烛光。既是逃遁,又是挣扎反抗。它出现在庄子笔下,更增加了一层智慧和理性的哲学意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