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的,意思是说那些花言巧语、伪善面貌的人,往往是缺少仁德者。智者明鉴,真理千百年来颠簸不破。达能与娃哈哈的争战已经持续了一些时日,这期间媒体和网络众说纷纭,许多都是推断与揣测,甚至是无端的臆说。这两天随着达能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仲裁申请,与此同时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公开声明辞去与达能合资企业的董事长,事态有了实质性的发展。而此前许多朦胧的悬念,也渐渐的露出了端倪。透过世俗和流言的帏幕还原真相,我们发现娃哈哈正在奏响一曲雄壮的悲歌,而它的对手达能多年来与其说合作,倒不如说是一直在玩弄着阴险的把戏。
最近一个时期网络和媒体上关于宗庆后本人和家人的说辞很多。其实不论所渲染的是否事实,世人都确信无疑这是达能所施的伎俩。据说达能雇用了某公关公司专司此事,这个从他们的操作套路和传播要点中就可以看出。达能的目的似乎很清楚,它要把矛头对准宗庆后,因为它明白娃哈哈仅仅作为一个商标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只有宗庆后才是它的灵魂所在。因此单纯拿了娃哈哈商标而宗庆后没有就范,那无外乎只是得到了一个空心汤团;另外,达能也在处心积虑的打着自己的主意,即希望在压制宗庆后的同时,能够继续从娃哈哈获得利益。然而达能的做派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从它把这场商业之战引向对宗庆后的个人围攻,我们至少会产生这样一些疑惑:首先达能似乎把企业竞争看作是个人恩怨,不是正面交锋而是使出暗器阴招,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其竞争境界令人感到很是有点低下;其次达能根本不了解中国人,而对娃哈哈的企业文化简直一无所知,它不知道伤害宗庆后其实就是在伤害整个娃哈哈,包括它的员工和上下游企业,以及所有的相关利益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伤害中国人民;第三达能在中国的代理人范易谋的一系列行为,恰好表现了他仅仅只是一个缺乏使命感和道德感的经理人,他的一切行为出发点都是从个人既得利益出发,根本没有考虑到娃哈哈群体利益和品牌利益。由此我想到,达能的做法其实很是阴险,这种阴险最早在它搞阴阳合同、设计合同条款陷阱候已经埋下伏笔,现在从宗庆后公开发表的辞职信中又一次得到了证明。君不见重金雇用保安公司暗中跟踪监视、私下许以重利挖销售人员墙脚等等,这些手法都和它聘用公关公司造谣诬蔑、人身攻击如出一辙,其行径之阴险毫无光明正大可言。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话也是孔子说的。深思达能的一系列做法,我们发现它的一切行为出发点都是基于极端的自身利益追求,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它甚至可以抛弃一切共同价值和人类关怀。撇开与娃哈哈的纷争不说,看看最近的依云矿泉水,明明中国政府职能部门检查出了问题,它却还是要声明无害人体。循着这个思路再看看范易谋之流对娃哈哈的苛求,为了达能的利益他们先是想廉价收购娃哈哈非合资企业,并试图私下收买宗庆后,以便不动声色的出卖娃哈哈的员工。说穿了,在达能和范易谋之流的视野里,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而宗庆后及其娃哈哈与达能的根本分歧也是在这里,我始终认为宗庆后的抗争,是娃哈哈群体抗争的体现,是娃哈哈作为一个谋求卓越的品牌与狭隘的私利竞逐的抗争。因此范易谋之流所设置的个人攻击圈套,要不就是一种处心积虑的阴谋陷阱,要不就是出于他们自身狭隘的个人利益追求。
“道不同不与谋”,这也是孔子的教导。当一个企业家把企业追求与社会追求相统一时,他所体现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远远超越了狭隘的利益要求,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宗庆后断然拒绝达能的个人收买和40多亿元的收购请求,因为他更多考虑的是娃哈哈长远发展的品牌利益,以及这个品牌所凝聚的员工利益和社会利益。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宗庆后必然要和达能分道扬镳,现在也有些人书呆子般的搬出什么契约精神,其实他们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这就是任何契约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都受到了历史的限制,因此契约的持续不可避免的要求相互平等基础上的调适。娃哈哈因为与达能有着太多的分歧,无法达成最后的平衡,所以宗庆后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符合品牌利益和社会利益,这正是一个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企业家崇高精神价值之所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现在看来倒是达能很危险,虽然它以为有什么条款法宝,但是它没有道义和正义。而那些条款本身的不合理性同样也给它带来了风险,何况达能本身的行为也具有可疑之处,这就像是如果有人关注一下范易谋的个人问题,略加挖掘肯定能抖出什么猛料一样,达能的阴险也必然留下阴谋的痕迹。如果说当年达能与乐百氏的合资败笔,还可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搪塞一番,那么这几年它的做派正在受到更多的疑问。何况对于这个巧于资本并购,并不擅长品牌经营的跨国公司来说,一旦失去了对中国踏踏实实企业家们的控制,靠它自己大概很难再支撑多久。在以前的文章里我早就说过,这场战争达能输定了,因为从一开始达能就是在打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对于他来说,这场战争最好的结果就是索取巨额赔偿,但是不论怎样它却因此彻底失去娃哈哈——团队、渠道、企业精神和灵魂。到那时结果也许真和有人预料的一样,达能将遭遇拿破仑当年的厄运,娃哈哈成为它从中国市场消失的滑铁卢。
请继续注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