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渴望寂寞

(2006-04-24 20:16:50)
分类: 生活·校园内外

潘石屹的博客上有一篇文章讲寂寞的境界,用了梁漱溟先生的话作标题:寂寞是一种清福。说是人只有在寂寞的时候,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难得境界,而这“境界与环境有关,更与人心境有关”,寂寞时可以跳出尘世,“与古人同游”。“在寂寞时会感到自己渺小,也正是这种渺小的感觉,才是自己存在的明证”。对寂寞的感悟,由房产商潘石屹说出,似乎更有现世色彩。一个终日在商海浮游打拼,又处在公众关注的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发出这样的感叹,肯定是感受极深。

他说道,现实生活中有些自我非常膨胀的人感觉到自己比别人伟大,自己处处比别人强,自己总是对的,实际上是失去了真实存在的自己。事实上不甘寂寞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自我煎熬,它使人没有机会静静地观照自己,所以也就不能超越自我超越卑俗。因此梁漱溟先生要说,有寂寞经验的人,胸襟自然豁达廖廓。做人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年轻时候老先生们教导: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落半句空。讲的就是从寂寞中历练出来的真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历三种之境界。其一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也是寂寞境界,即便是最终抵达至境,也是得之于灯火阑珊的寂寥中。可见寂寞开阔胸怀,胸怀成就学问,与此同时也成就某种人格境界。一个没有寥廓心怀和豁然大度的人,大概也不可能真正做好学问。坦率的说,理解这个道理并不难,但是要做到却十分不易。钟嵘《诗品》所谓“忘其鄙近,自致远大”,也很有点这个意思。

静下心来反思一番,确乎有点俗世浊流苟苟营营,周围就像是遭到污染的空气一般,只有回归自我的片刻宁静,才像是自然清新的呼吸,内心一片澄明。反思自己,似乎学问做得最认真的时候,往往也是耐住寂寞的那段时间。但常常是寂寞几天又不甘寂寞,这原因大半是经不住俗世诱惑,定力不够。就像梁漱溟先生说的那样,因为静不下来,所以心胸也就缺少豁达寥廓。看来人生需要更多历练,至少说现在还没有到火候,自然学问也就无法炉火纯青。我有时候跟自己学生讲,喜欢一个人感受孤独,也许在孤独中更接近寂寞,品尝到寂寞中的充实寥廓。真的有一天能这么从容地享受寂寞,那大概真是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渴望寂寞,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