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颗纽扣引发的争议

(2006-04-22 13:53:31)
分类: 娱乐·野鹤闲云

文章题目想原本叫作《一颗纽扣 和两个教授》,为了追逐网络时髦余韵,就改成这么一个模样了,其实主要谈的是前些日子未曾了结的一段公案。却说当初邵教授和吴教授因为考驾照请吃饭事情,曾经有过一番餐桌PK,当时各有雌黄未分胜负,所以十多天过去了,也没有见那个请吃饭。虽然这期间饭倒是吃过好两次,但是却没有人肯承认是因为考驾一事PK下风请客。看来文人学士,吃餐饭掏钱付帐不在话下,但是这胜负之说却关乎名分。所以上次说到这悖论难题,原本不在理论的深奥,而在于当时便意识到这事情不会轻易有个明白结论。也有不少朋友出了一些主意,实不相瞒本人都曾尝试过均不奏效,可见未预其事不知其难呀。

这不,就在昨日为了此事又引发了一段争议。地点:某咖啡厅。时间:下午时分。参与者除了两位教授和本人之外,还有出版社海燕女士可为见证。

当然主要问题不是谈请客之事,主要是说学术著作的选题和策划,本专业一些国内著名的参与学者,以及支持经费等等不少事情,期间邵、吴教授还都分别打电话到上海、广东即时探讨。我说这些的目的是想说当天下午的讨论主题原不关请客之事,但却不曾想这并未列入议事日程的话题,最后竟贯穿整个讨论始终,而且为此在返回学校路上还引发了一段有趣的争议。

且说邵教授考驾通过之后,这几天一直处于幸福的回味之中。前两日也曾鼓动他开车路上走走,但邵教授一向谨慎,但以考试通过本本尚未拿到为由不肯执驾,直到昨天本本拿到方在老驾驶员陪同下开车转了几圈。车速虽慢,不过开得还稳。小过车瘾后咖啡吧谈起正事之前,难免要评说一番车技。本人作为10年驾龄(此乃虚指,实际驾龄是9年尚差9月)之老驾驶员发言颇有权威,近些日子也曾一辆旧车穿行于曲迂回折弯狭陡险,其间车技炉火纯青自己大言不惭“已然是人车合一”。邵教授也曾大为赞叹在下车技,于是这里便引证了本人之评价邵教授开车颇稳,吴教授开车较猛。对此吴教授回话是,开车虽猛也是安全快速到达。话说得也有道理,大家随后便转入正题,但不知怎么谈了一会又回到了两人学驾。因为请客之事尚未落实,吴教授认为前篇文章未曾说清楚,邵教授虽然考得顺利,但是他前后拖时间太久,自己虽然两次场考但是学驾时间远远短于邵教授。其实这个道理我前面也是说了的,当然从时间成本分析吴教授确实少延宕一些。但这又回到原先的悖论上来了,到底是以学得容易论还是以学得顺利论?而且最后发现便是这“容易”与“顺利”本身也很难界定。这就有点象咱们专业上常做的效果分析,有时候为了量化说明需要确定一些中间变量,但是刨根问底自己也发现这表面似乎确定的中间变量其实也不可靠。比如你调查“好感”程度,用“+3、+2、+1123”,或者“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这样一些程度等级,最后却又会疑惑这个+3或者-3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准确刻度上。吴教授和邵教授各说各有理,实在是因为他们各自对这“容易”与“顺利”的解释有所不同。

于是这件事情仍旧没有结果。说到这里各位恐怕要纳闷,这事情和“一颗纽扣引发的争议”到底有什么干系?其实文章所玩的一个障眼法就在这里。争议尚无结论吴教授又提出邵教授所谓开车颇稳,如果换了吴教授家那辆老爷车估计想稳也稳不住。这话一出邵教授随即沉默,既是谨慎也是因为刚刚出道不敢妄言。不过走出咖啡厅后却从袋里模出一颗纽扣,问吴教授“可认得这颗纽扣否?”这是一颗淡红色的纽扣,制作精致却又款式普通。邵教授以纽扣为证说是吴教授家的车子他也试开过,那天有他太太和女儿在,照样开得很稳,设若不信有扣子为证——那纽扣是他女儿的。不料吴教授看了看纽扣,一口否认,说扣子从未见过,到得邵教授手里显然有来历不明之嫌。两人为此各据其辞,一时间也未见高下,大有以此再定高下之意。我在旁边突然觉得这里好像是已经偷换概念,原先那个“顺利”和“容易”悖论突然被转化了,如今的话题成了“纽扣问题”,只有说清楚纽扣才可能理出头绪,但是看上去这纽扣的来历恐怕也是说不清,所以这争议可能还要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渴望寂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