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距企业要求有多远?

(2006-04-11 22:32:55)
分类: 生活·校园内外
    两家企业托我在浙大毕业生中推荐人才,都是赫赫有名的企业:一个是娃哈哈招聘区域市场拓展队长后备;一个是吉利招聘公关宣传及营销企划总裁助理(秘书)。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似乎比较宽泛,营销、广告、管理、新闻传播都可以,但是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中却不约而同提到了职业兴趣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趣的是大学里对学生的了解,通常主要是专业成绩,教师评价学生也多以成绩作为依据,而所谓职业兴趣和沟通能力却往往被忽视。由此想到了我们大学培养课程设置与企业要求的一些差距。
    就说我所从事的高校广告学科吧,看看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课程设置,连自己都觉得有点罗嗦不堪。数下来冠以广告名头的课程前后就有将近20门,而大多数课程摊开来看总感觉有点陈词滥调的重复。这几年市场形势变化很大,中国企业面临着新的竞争环境,但是我们很多的专业没有真正研究市场变化状态下新型人才的适应性,到如今全国高校大约300来个广告专业,年复一年的培养真不知道要怎样误人子弟,贻害企业。
    也许这话说得有点偏激,不过听上去倒有点所谓“片面的深刻”。记得我在上课时候曾经对学生讲:学广告的学生广告专业课程只需要两门,一门是广告策划创意,一门是广告设计制作。前者是一切广告教育所要达成的基本目的,后者是广告应用所需要的基本手段。至于其他的专业教育课程完全可以穿插在这些课程之中,当然相应的选修课和基础课需要加强。在引导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素养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增进学生的环境适应性加速学生融入工作能力,等等。但这点我们的大学却没有做到,估计相当一个时期还做不到。大学当然有很多理由,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大学自身:中国的大学是中国计划体制最后的堡垒之一,虽然承担着新知识的传递,但是却没有担挡起对市场风险的责任。所以如果说大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其实也就是大学与市场的距离。
    因为不了解市场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还说得过去。但最怕的是从一开始就误导了学生,那样以来只怕是“路开始已经错,结果只能是错。”就像很多企业因为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增加确定性请大学的专家顾问和咨询,这等于是把很大的决策权力交给大学,而大学拿出一些自己也不知是否有用的研究结果交给企业,最后不少花了冤枉钱反而帮了倒忙,甚至葬送企业。比如有给企业作广告调查,花里胡哨弄出一些数据,且不说这些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如何,这种数据在很大意义上实在是忽悠广告商,广告商再拿了去忽悠广告主……到了这个份上似乎就不是一句与企业的距离说得过去了,恐怕还涉及到市场的良知。这个良知就不仅仅是专业要求上的距离,还是一种价值观念上的距离,我们权且称之为心理距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