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书稿已经拖了很久,今天总算完成了。写作需要心情,去年一年几乎没有办法真正静下心来写东西,现在重返书斋感觉有一种回归的味道。我一直给自己定位“书生”,看来写作真是我最大的快乐。写论文、写专业书,现在还在写博客,不知道以后会写什么?我少年时期曾经梦想搞创作写小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重拾旧梦,写写小说电视剧什么的?担心的是我这个年龄写出来东西不合乎青年人口味,那样缺少读者群没有市场。不过,写书也是一种营销传播,需要好好定位,反正来得及,边走边看就是了。
最近2部书稿都是我带着研究生一起写的,以前也有过。说实话开始我对他们很担心,因为改他们写的东西还不如自己直接写方便,而且出版社也婉转谈及此事。不过我现在想通了,在重新修订自己第一部书稿时候,我也发现当时跟现在比差距很大,虽然我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当时不会用电脑,但是不可否认开始总是幼稚的。所以,我可以理解我研究生们起步之初的蹒跚。我想我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带领他们在专业上前进,包括为他们创造条件。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弟子,如果他愿意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从共同研究和写作开始。这几天看弟子写的书稿和论文,跟当初比确实进步不少,现在想来前后也没有多少时间,这样的进步速度,真不知以后更要如何呢(一笑),前途不可限量(呵呵)。我觉得从专业角度讲,我不仅仅是一个学者,我还是一个年长一些的领头羊,带领着这些年轻的力量向既定目标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云梯,或者是一座桥梁,甚至可以作为铺路石,为了理想的目标让他们走得更远,上升得更高,走得更加坚实!
我多年来不事远足不会四出逢迎,也不善于为自己营造虚名,在这个行业十多年了只开过一次专业会议还是去本省的宁波,以至于我的弟子甚至要埋怨我影响了他们找工作~~哈哈。但我觉得自己这几年在专业研究上还算扎实,至少我的书出版后市场反响都不错,也写了一些还算过得去的论文。好在这几年出版社充分市场化,不需要我求他们,他们会主动找我写东西。这也算是一点优势吧,有优势就要把握。
附:与弟子合作论著:
《论广告的信息促动机制》(论文,卫军英、张莺)《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戛纳广告幽灵》(著作,卫军英、戴丽娜、曾莉芬、袁琼)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广告先导》(著作,卫军英、廖芹、徐雅琴)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欧美广告精选赏析》(著作,卫军英、廖芹、徐雅琴)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企业广告运作实务》(著作,卫军英、王佳、孟茹、陈国泉)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著作,卫军英、孟茹、张小磊)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