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建了一个博客,我的初衷是借此进一步了解互动媒体。博客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使人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但与此同时问题也出现了。
到底是要展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太专业了似乎与大众有点格格不入,因此你必须写一些更加生活化、感性化的内容。
然而尴尬就出现在这里。
生活里千奇百怪,很多事情就发生在你身边,或者就与你有关,但是它的牵连却有很多,如果博客身份明确,那这些事情就只好埋在自己心里。就像我,看见生活中的丑恶,几乎使用了一年的时间在透视一个丑恶的灵魂,但是却不便于让它暴露。
于是博客就可能走向另一面,写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比如吟风弄月,或者是带着一种距离感挖掘一下人的内心世界,也或者是来一些机智的幽默,等等。但时常觉得这些在形形色色的艺术形式里面都表现得很充分了,现在写在博客里面是不是多此一举?
据说房产商潘石屹的博客很受欢迎,影星徐静蕾的也很有人气,去看了看似乎也没有激发出更多灵感。而且他们本身也面临着这种二难状态。久而久之,浏览博客的人或许会问,我到底要看见的是他们的什么?是真实的自我还是有意无意的包装,即便是在不得已情况下无可奈何的回避?
也许因为我刚刚开始,还需要摸索。麦克卢汉讲: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博客本身也是自我的延伸,所以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表露出自己的隐喻。
【卫军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