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扎尕那的秋天

(2021-10-15 18:21:53)
标签:

文化

分类: 行旅

散文:扎尕那的秋天

扎尕那的秋天

 

张明辉

 

  在甘南,站在扎尕那的观景台,俯瞰众生,就像拥有神的视角。低处如盆景,散落着草木、牛羊,以及藏式民居。四周是高耸的峭壁,苍鹰在天上飞,哈达似的流云随风飘浮。满目是青翠的山峰,草木的绿夹杂着秋黄。


散文:扎尕那的秋天

  尕那山位于甘肃省甘南迭部县益哇乡境内,属迭山山脉,海拨高度为3970米。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天然的“石城”,也是一处风景绝佳的藏地秘境,世上少有的纯净乐土。

  观景台对面正北的山峰名为光盖山,古称“石镜山”,灰白色的岩石如石屏、如石镜。东边山峰突起,地势险峻,南边两座山峰如石门相峙。这里的石头有着灰铁的质感,坚硬而奇特。

  藏式寺院的金顶熠熠生辉,玛尼石不断垒起,彩色的经幡迎风猎猎。我的目光游离在晴空下的扎尕那,饱览秋色,那是一幅隐藏于白山黑水间的奇异画卷。


散文:扎尕那的秋天

  因山势较陡,坐游览车是个不错的选择。车子在峡谷里穿行,山路盘旋,溪流欢快、清冷。不知名的山峰扑面而来,将光影投射在咫尺。山峰怪异,如剪刀,如桅帆,怪石嶙峋,姿态各异。成片的山峰峰顶裸露,树木覆满山岗,恣意生长。由青绿到枯黄,颜色有深有浅,煞是好看。

  沿途经过老虎嘴,只见一块岩石突起,张开血盆大口,形似虎嘴。山风阴冷,有些潮润。在拐角处,雪花似的溪流在山岙里激荡,便更显得冷寂。


散文:扎尕那的秋天

  停车处有亭子,一边有小径通往溪谷,一边可以坐看秋色。同行的胖子在此歇脚,我则脚踩凹凸的石子路,独自前往山中。放眼望去,谷中深邃,沿伸着通往更远的腹地。山坡上的草木,仿佛被人随意涂抹,黄绿相间,层层叠叠,有着油画般的景致。我逐渐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身在此山中,就像进入了童话里的世界。

  转过一道山梁,水声激越,前方不时有行人走过,伴随着马蹄声。在这秋意渐浓的山间,我的脚步也变得缓慢、从容。牵马的大多是藏族女子,为了补贴家用,她们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与游客交谈,谈好价格后,一般在山里往返一个小时的路程。她们并不娇弱,看上去那样大方、自然。


散文:扎尕那的秋天

  我喜欢这一方山水,以及淳朴的藏民们,他们所流露出来的表情,是温和的。与草木长相厮守,是山水滋养了他们的性情,变得坚韧而淳朴。

  越往山里走,越觉得深不可测,我怕在大山中迷失,或者赶不上返程约定的时间。幸好,在前方遇见了同队的羊羊,看看时候不早,便一同下山。我在藏民手上租了一匹健壮的黑马,骑了一小段颠簸的山路,让羊羊为我拍了照并录了小视频,算是满足了骑马的虚荣。


散文:扎尕那的秋天

  在扎尕那的山中步行,闻着泥土的芬芳,与草木亲近,有一种回归自然的从容。触目之处,又被浓烈的秋色所震撼。在前往仙女湖的路上有一处开阔的山坡,绿树环绕,草色蔓延。相比于尘世的喧嚣,湖山是寂寞的。找了块石头,就这样静坐了片刻。当一阵山风吹过,便荫生了躺下不走的念头。


散文:扎尕那的秋天

  难怪在1922年,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考察之后这样写道:“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广阔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


散文:扎尕那的秋天

  在此之前,我读过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没想到很多素材源自于札尕那。在这里,时间是缓慢的,在洛克探险后的近一个世纪来,它依旧保持着朴素的原貌。也许,这里超然于物外,并不被外界所打扰。更多的时候,神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和石头交谈,和草木对话,静静地凝视着山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