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废墟上的童年(二)

(2018-07-11 17:38:43)
分类: 偶寄

废墟上的童年(二)

废墟上的童年(二)
张明辉


夏日炎炎,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嘶鸣,“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罗大佑的歌将我的思绪带回到童年,那个刚刚入学的年纪。
外婆家离小学堂大约要走几里地,我年幼的身躯,挂着帆布书包,路过菜畦、池塘、田垄,飞鸟起起落落,炊烟袅袅升起,稻田一望无际。
小学堂在我的记忆里是老旧的,如同那个年代发黄的相片。学堂的围墙外是一个田字形的操场,边上是机耕路。可能是在晒谷场上填土,下雨过后,地上坑坑洼洼,并不平整。临时搭建的土台上竖着旗杆,每到上早课前,孩子们排起方阵,升国旗,奏国歌,然后做广播体操。体育老师是个壮实的小伙子,他在前面示范,我们稚嫩的身躯伸展,动作齐整。
教室是一排石板屋,一块黑板,二三十张旧桌椅,教室的门窗磨损,油膝脱落,玻璃残缺的地方,糊上纸板或旧报纸。在我记忆里,班主任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圆脸盘,大眼睛,微微有些发福。在我上学那年,其实已经是小学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母亲觉得我已到了入学的年龄,不能再这样顽皮下去,那时乡下又没有学前班、幼儿园之类的,只能跟学堂商量让我提早入学,那年,我六周岁。
在教室里学习的场景已模糊不清,我只记得我个子小,坐在前排。讲台就在前面,每当老师写板书、擦黑板,粉尘在空中飞舞,发丝青灰,眉间皆白。课间,我会与同伴玩耍,偶尔也会赌气、争夺,有一次,尖尖的笔头扎在手心,锥心的痛,脸上便开了花。当然,记忆并不可靠,这也许是我虚构的,类似的故事在学校里并不鲜见。我入学年龄小,永远是班级里年纪最小的一个,有可能是淘气孩子欺侮的对象,但我并不懦弱,也不服输,虽然大多数时候是个乖学生。
班主任的办公室在二楼,全校的教师都坐那儿集体办公。那时候是砖石的老房子,木楼梯踩上去“咿咿呀呀”的。我有时会迟交作业,不由自主地走近她。在她身上,散发着一股好闻的清香,亲切、温和,就像是一种母爱。
我还记得班主任对我特别优待,或许因为她是母亲的初中同学还是什么。她家就在小学堂所在的村子里,很近。昏暗的屋子,坚硬的泥地,灶台、桌椅、水缸,各种生活用具填满空间。老师会很亲昵地与我交谈,翻开书本,测试着我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我起步晚,拉下一个学期,丝毫也不落后于其他孩子。
那时候放学大多很早,也就三四点钟的样子。午饭是在学堂里吃的,早上带了个铝皮饭盒,在学校食堂蒸着吃。一个饭盒盛白米饭,另一个饭盒放蔬菜。放学之后,跟着同村的大孩子一起回家。比起在教室里的那个安静的我,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我又恢复了淘气。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太多,能很快完成。至少我还有大把的光阴去玩,等到外婆喊我吃饭,我已汗流浃背,满身泥泞。
那时候的我,是明亮的,欢快的,无忧无虑,身体也如同庄稼,在节节拨高。那时候的空气搀杂着稻香、青草味、粪土味。学校里的教育使我接触到书本、纸和笔,更多的时候,我与小伙伴们玩耍。在我体内,无穷的秘密正在生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废墟上的童年
后一篇:稻城秋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