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丽江(七)

(2016-02-16 12:47:04)

在丽江(七)

在返回丽江的途中,雪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路面有些积雪,沙师傅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六个多小时的车程,难免有些煎熬。从前马帮的赶马人,在如此举步为艰的山道上行走,相必要忍受极大的伤痛,是怎样的动力驱使他们毅力坚强,心存高远呢!

山鹰在陡峭的山顶盘旋,突兀的峭壁上,一群散落的山羊在稀疏的草木间觅食。即便在人烟稀少之地,也能够见到一些残存的木楞房,根植在险要的大山深处。金沙江的碧水腾出山谷,向着更为平坦的开阔地奔流。

在丽江(七)

  黄昏时分抵达丽江,入住大研古镇。丽江古城,即大研古镇,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从祖居的发源地白沙镇迁入 ,历经几百年的规划和营造。到访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这样描述:“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已颇具规模。建筑群是典型的纳西民居风格,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主,前后院和一进两院为辅,木质结构,青一色的黑瓦青砖,鳞次节比。

丽江古城是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艺品产地。据《纳西纸书》记载,纳西人称这个城叫“贡本芝”,意为“背来货物做生意的集镇”。大研古镇以四方街广场为核心,街道像蜘蛛网一样延伸出去,既不规则,也不对称,更没有中国古城通常的那道城墙。

在丽江(七)

  夜的灯火次第亮了起来,当我踩着“五花石”铺成的路面,走街穿巷,竟有些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数百年来,人踩马踏,这一条条马路已经十分光洁,却又凹凸不平。“街道是古城的骨架,桥梁是古城的关节”,它能够将我引入深巷,也使我得以在人迹中遇见繁华。“河流是古城的血脉,水源是古城的眼睛”,自元代至清朝,古城的营造者,木氏土司们巧妙地将玉龙雪山融化的冰雪之河——玉河纳入城中,在自然水系的东西两侧,又兴修了两条人工河,完美地将河流引入千家万户。

在丽江(七)

  自东入口的大风车,即三水入城处沿西河而下,经新华街、科贡坊,到达四方街,朝七一街方向,过百岁桥,到万子桥。我们仅仅走了一小段路,便已彻底迷途,相似的街巷,错杂的路径,次第的民居,林立的商铺,恍若是在梦境行走。

不知古城人曾经的闲适生活,是否会被我们这些外来者所冲击。“门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已经过去,接踵而来的游人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灯火阑栅处,鼓乐声飘荡在古城上空,纳西庭院已不再享有以往的宁静。有关这个古城活着的记忆,只能在商铺里摆放的银器、刺绣、针织、皮革等手工艺品中找到遗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丽江(六)
后一篇:在丽江(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