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仙都(三)
(2008-10-18 01:53:11)
标签:
仙都鼎湖峰步虚山黄帝子孙旅游 |
分类: 行旅 |
沿着一条名叫锦溪的溪流抵达仙都,呈现得是一幅旷世的水墨,在浩淼的烟波里,一眼便望见了一柱崔嵬的山峰----鼎湖峰,大诗人白居易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那便是黄帝驭龙飞升之地。
由远及近,过登仙桥,来到鼎湖峰脚下,拔地而起的山峰更显得突兀。鼎湖峰将巍峨的身姿投入湖中,一只竹筏划了过来,顷刻间,光影变得支离破碎;而湖水滋润着丰满的水草,摇曳着。
在鼎湖峰的背面便是步虚山,古时的缙云堂,如今的黄帝祠宇就建在仙都山与步虚山的谷口苍龙岭。步虚山的山巅,相传为黄帝炼丹之所,步虚山下的沟壑,相传是轩辕黄帝的辙迹。
自古以来,缙云就有着祭祀黄帝的传统。元《仙都志》云:“自唐天宝戊子,以独峰彩云仙乐之瑞,刺史苗奉倩奏闻敕封仙都山,周围三百里,禁樵采捕猎,建黄帝祠宇,岁度道士七人,以奉香火。”北宋《太平御览》记载:“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东方朔从西那国还汉,得声风木......缙云封禅之时,许贡其木为车辇之用。”看来,当时的祭祀场面,已初具规模,当狂放的人流撵着旌旗,翻越群山,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杂乱的车马声、锣鼓声响彻山谷,又该是怎样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千年前的乡野之风,吹拂在缙云的山谷,就连这山,这水,还有这一草一木,都会阅尽苍桑吧。废墟之上,开出奇葩的花朵;废墟之下,掩埋着来自春秋战国的印纹陶片,而时间就这样静静地流淌。那些略显斯文的书生,则从容了许多,他们拢拢衣袖,将一双双沾满泥土的草屐,踏入杂草荒芜的小径,歌唱着,逍遥着,登临高处,最高处。
其实,当我漫步在鸟语花香的山间,在一个个庭台楼宇间穿梭,更多地关注着这里的人文、地理,还有那弥漫着香火味的浓浓气息。“人文始祖”、“北陵南祠”,那些堂皇着的镀金牌匾、朱漆门楣以及铭刻在金鼎之上的颂词,只不过是些虚妄的表象,而一切的真实,应该来自山野的朴实,真正的崇敬与骄傲,如同在血管里奔放的血液,饱含着黄帝子孙应有的激情与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