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仙都(二)
(2008-10-17 04:13:29)
标签:
仙都倪翁洞县令篷壁缙云旅游 |
分类: 行旅 |
推开阳光虚掩的门,仙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我们是幸运的,一如那个误入桃源的捕鱼人,在斑澜的阳光下,得以踏遍那一方锦绣的天地。而时间是隐秘的,不因光阴的阻隔而间断,无尽的空间得以绵延至今。当我小心翼翼的步入某一处山洞,时间呈现出迥然的两面,一面是远古的空洞,另一面则是真实的观照。而倪翁洞是真实的,它的洞口就裸露在阳光下。
倪翁洞,位于“旸谷三窍”以北,洞有两口,一为东北,二为东南,洞正中有书“初阳谷”三个大字,相传为唐缙云县令李阳冰篆。倪翁,《史记.货殖列传》称计然,南北朝《史记集解》引晋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原来,仙都初阳山中隐居的竟是一位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商业理论的大思想家。倪翁,姓辛,字文子,名计然,亦名计倪,春秋蔡丘濮上人,其先晋国亡公子,先拜老子为师,博学,尤善计算。周游列国后,入越拜为大夫。助勾践图强,《史记》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范蠡师事之,后用其策施于家,乃治家钜万。据传著有《万物录》。就是这样一位精于算计的商业巨子,却选择了一条退隐之路,栖身在这个隐秘的山洞,过着一种困顿的生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智慧。而他的行径终究被后人所发觉。光阳荏冉,洞谷依旧,当慕名者的脚步接踵而来,一个昔日的秘密便不再是秘密。
当历史一再被时间所篡改,倪翁洞却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其中不乏有书家的真迹留存,李阳冰便是一位。这位唐代的书法大家,昔日的缙云县令,用他引以为傲的小篆在倪翁洞留下墨迹。《宣和书谱》称:“有唐三百年以篆称者,惟阳冰独步。”那么,李阳冰的到来,又一次提升了洞谷的价值,使它不至于消失在时间深处,而历代读书人的络绎造访,更使它篷壁生辉。米筛洞居“旸谷三窍”之中,洞小,人不能直立,南与读书洞相邻,由二三个米筛大小圆洞相通,故称“米筛洞”,当七彩的阳光穿洞而过,光阴滞留在枯黄的书页之上,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背影投掷在幽暗的崖壁,忽明忽暗,忽高忽低;当书生踱着方步,朗朗的读书声响起,苦读的寒窗也变得富有诗意。关于读书洞,一位诗人这样写道“地是仙都旧,书声久已沉。云含山影入,溪带晓凉侵。野蔓绣虚壁,谷禽弄好音。何当长栖住,来读古人心。”
何当长栖住,来读古人心。没有人能够改变时间的颜色,更没有人能够长久地居住在这个隐秘的洞谷,只有七彩的阳光在空间流动,反复地滋润着天地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