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不爱,如何判断?
(2008-09-17 12:21:59)
标签:
职业规划师李开复美国教育杂谈教育 |
分类: 职业规划 |
主持人:
职业规划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他带有非常广泛的普遍意义;
“想要爱你所做,要先做你所爱”。每个学生在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都会面临职业生涯的重大选择——专业。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专业是跨出职业生涯道路的第一步,应当结合自己的兴趣、理想、价值观和天赋来考虑自己的发展定位。假设姚明如果没有选择打篮球,而是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读完大学再出来找工作,现在回是什么样呢?
主持人:但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爱与不爱,如何判断呢?
职业规划师:
主持人:很多大学生反映,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这该怎么办呢?
职业规划师:在我们国家,转换专业并不很容易。因此,我们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正确的判断。
首先要确认这个事实是真实的。很多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完全是自己的想象。我这里有一个例子:某重点大学学生,报考这所大学的目的就是要进入该校生命科学实验班,但是在选拔的过程中原本很有优势的他,非常意外的落选了。但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信息科学实验班。他非常绝望,因为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学科都没有进入他的考虑范围----不喜欢。这个孩子来这所学校,就是冲着生命科学来的。因此,他打算退学。。。我们给他的建议是:等一等,再尝试一下,给自己更多的机会。一个偶然,使他能够去旁听生命科学班的课程。结果半年后,当我再次和这个学生见面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旁听了若干他所喜爱的教授在生命科学班的课程以后,他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学科,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与自己当初想象的差距非常大;反而他目前正在学习的、高考填报志愿从未考虑过的计算机科学令他学的兴趣昂然;大二的时候他成功转学美国常春藤盟校,继续在他喜爱的学科里学习;现在的他如鱼得水,非常庆幸自己当时的忍耐与坚持,使得他进入了一个自己喜爱的领域。他告诉我,现在的目标是要去读博士学位,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深造下去,。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我们进入一个自认为不喜欢的领域,耐心的坚持一下,旁听一些其他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你会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在我们咨询的案例中,还有因为其他问题导致不喜欢现在的专业的情况。当我们咨询的过程、我们的探索不断深入以后,常常会发现,原来只是这个课程新换了老师以后(或者这个大学的饿老师和高中的老师不同),学生不适应新老师的很多方法,甚至在情感上对老师产生某种拒绝,进而开始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课程。这个现象----由于人际关系从而影响自己对某学科的喜爱,在大中学生中非常普遍。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会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调整和老师的沟通方式,建立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因此,职业规划的责任是和学生一起探索和认识产生困惑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如果经过确认,确实是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换专业。关于转换专业最好的例子就是GOOGEL中国区的总裁李开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的李开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被所有人看来前途无量的法律专业,反而喜欢上了在当时看来“前途未卜”的计算机专业;大二时,他毅然从哥伦比亚大学最有学术声望的法律专业转入了在当时完全属于刚起步阶段的计算机专业。这是李开复职业规划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这使他的计算机天赋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第一个开发出“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开发出击败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奥塞罗”人机对弈系统,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的助理教授,2000年又成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院士。如果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那么今天的李开复也许只是一个不快乐、不成功、不知名的小律师。
这个问题再一次印证了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职业探索的重要性。“想要爱你所做,要先做你所爱”。但是爱与不爱,不去尝试,你怎么会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