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理学院,好比月里嫦娥,只可远观,难为己有
(2008-09-26 12:08:16)
标签:
美国留学精英教育文理学院杂谈 |
分类: 美国留学 |
尊敬的吴老师您好:
关于孩子留学的事情,我看了您的讲解和良好的建议,所以想请教您几个问题,给您添了麻烦,请原谅。
1:我孩子学理科的,今年18岁,性格很开朗,思维敏捷,她文科内容比理科的项目要好,我们准备让她学商科类的学校,今后以管理方面为目标。合理吗?
2:您认为如果读文理学院有利于孩子日后的发展吗?您方便的话请帮助我们推荐一些学校。
4:我们目前准备了XX万的留学费用,但考虑到以后的也许还有涨价的可能,所以我们想费用最好能在XX到XXX万以内。
5:我们选了几所综合大学,您认为可行吗,这个很重要,如果您方便的话想请您重点给我们解答。德州A&M大学
以下是回答摘要:
1:我孩子学理科的,今年18岁,性格很开朗,思维敏捷,她文科内容比理科的项目要好,我们准备让她学商科类的学校,今后以管理方面为目标。合理吗?
答:孩子学什么,不能由家长或外人替他(她)做决定,家长或者职业规划师能给孩子提供的支持,一是信任和鼓励,二是在专业人员的陪伴与帮助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能力在哪里,找出兴趣与能力的交会点。事实上,在孩子成长和探索期,世界上很多新的事物没有被他们发现。因此,最好不要过早限制在某个狭隘的专业上,而是在确定大方向的前提下,继续给孩子探索、发现、调整的机会。应该说在大学阶段,孩子仍然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出调整。所以,在学校选择上,我的建议是:除非孩子已经有明确而且稳定的倾向,才可以为孩子选择那些特点鲜明的学校—比如理工科院校(MIT、CIT、WPI、RPI),或者一入学就目标明确选修某些学科的相关学分,比如会计和其他商科。否则最好让孩子进入一个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这样孩子可以在学习和探索之后,有更多的选择和调整的可能性。
就您女儿的情况来说,如果经过和孩子的共同探索,能够确认他确实是适合学商科做管理,那当然在选校的时候给予明确的考虑。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真正的职业教育阶段,还没有发现属于自己的卓越领域,那就非常遗憾了。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教育是非常定性的,无论是不喜欢或没能力,都是对青春生命的浪费,他的教育投资也毫无疑问是盲目的。
2:您认为如果读文理学院有利于孩子日后的发展吗?您方便的话请帮助我们推荐一些学校。
答:关于文理学院的选择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综合起来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孩子是否喜欢和适应文理学院这样的小环境?
第二是本科毕业后希望继续读研还是要就业?在美国还是国内就业?
第三是关于费用的综合考虑。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录取概率。
这其中每个问题如果展开说,都可以单列一个专题。
先说第一点。我知道,现在中国很多对国际教育尤其是美国教育比较关注的家长和学生,都开始认识并接受美国的LAC所提供的精英教育,尤其是体会过小班教育优势的学生,更是喜欢这样人性而亲切的教育方式。能够和教授近距离接触,享受小班讨论的乐趣,知名研究生院很高的升学比例等等,都是吸引他们选择这些文理学院的热点。还有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传说中LAC对中国学生的慷慨(因为若干年前,很多LAC还没有一个中国学生),吸引了大批优秀学生投入她的怀抱。从某种角度上说:LAC的精英教育的吸引力甚至弱于奖学金的吸引力(这点后面展开)!但是,从习惯性上来说,文理学院毕竟人很少,通常每个年级只有200-400人,而且有很多优秀的学校地处僻静的乡村或郊区,这里太安静甚至太寂寞了,对于很多来自都市的中国学生来说,很多人难以适应。所以,能够真正留下来的,都是发自内心喜欢这种学习氛围的孩子。
第二点,如果你很明确,自己毕业后一定要继续读研究生或博士,那么在文理学院学习的确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里严谨的治学氛围,会养成你非常好的习惯和优秀的综合素养。而且和教授之间的紧密联系,会使得你得到非常好的推荐信。但是,如果你本科毕业就准备就业,那你的就业成功概率就比较低了。即使在美国,除非TOP级别的LAC,公众的认知度是很低的。如果你是回国就业,那就更加可怜了----中国人是各种排名的崇拜者。国内企业的HR们对美国这些文理学院几乎是一无所知——当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只认识HYP。而且在中国专业学院改综合大学的浪潮中,你的XX学院在他们眼睛里,也许就是个大专。而且他们还会推断花大钱到美国读大专的,肯定学习不怎么样!你很难和他们详细解释:我们学校SAT的平均分甚至高于哈佛或伯克利……甚至可能越描越黑。所以,要想清楚你毕业后的打算再做决定。
第三点,LAC以私立学校居多,公立的只用手指都数的清。因此,费用自然就是非常昂贵了,基本都是4万-6万,也许还更多。如果能够自己承担费用,那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需要奖学金或财政资助,那LAC的竞争难度就已经完全是今非夕比了。因此,我们必须很认真很谨慎的考虑录取概率的问题。
文理学院的录取概率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首先,这些学校绝不是我们认为的谁考试成绩高就录取谁,或者谁优秀就录取谁。这些学校非常看中自己的学校教育特点与学生特点之间的匹配。如果你认为那些能被常春藤盟校录取的学生,可以轻松赢得LAC的青睐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在申请的准备上,你要对学校有非常深入细致的了解。
另外,由于我们国内若干年前对文理学院认知度很低,因此报考的学生很少,竞争难度相对也小。因此,三-四年前,常常听说“看起来”成绩平平的同学得到了全额奖学金的资助。这对那些很优秀但家境相对贫寒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正是由于这种吸引,中国学生终于在去年形成了申请LAC的巨大浪潮。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文理学院,去年收到了大约几百份来自中国入学申请,甚至那些排名100左右的LAC也遭到中国学生的围攻。而一个只收200-400名学生的学校能收几个中国学生呢?更有许多冲击TOP10的学生,把排名30左右的LAC作为自己的保底学校----事实上无论你多牛,用前50的LAC保底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也是要遭人耻笑的。尤其是当你要奖、甚至要全奖的时候。去年很多很优秀的学生,甚至SAT都在2200-2300,也是在自己承担2万以上的费用之后,才拿到了排名30左右的LAC的录取通知。从去年的情况看,申请LAC并要奖的难度和冲击HYP的难度几乎相当。
我去年帮助孩子申请的时候,因为奖学金方面的考虑,原本把LAC作为申请重点,但是在申请准备阶段,经过观察和分析,我及早的看到了LAC竞争的激烈程度,把原来的8所LAC降低到4所,只选择了和儿子的特点最匹配、最有可能性的4所。结果儿子进入了三小常春藤之一的Wesleyan University Freeman scholarship决赛名单。更令我难忘的是儿子收到的某LAC的拒信这样写到:XX,你是我们学校今年最优秀的申请者之一,你在XX、XX、XX、XX方面的天赋和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的整封来信就是在夸奖你的优秀。最后的一端是: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资金来满足你的财政需求——这所学校我们只提供了5000美圆的家庭贡献,这意味着必须是全奖才行。
另一所被我们列为EDⅡ的LAC,在 2月15日给我们的延迟决定信中说,如果你能再提供更多的材料的话,会增大你的录取可能,比如财政方面或新的考试分数或者其他新的或奖信息。我们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提交的新内容了,和儿子商量是否增加家庭贡献,儿子只同意从5000增加到8000。因此,结果也是可以预料的。
最终,我们的LAC全军覆没!总之,从去年的情况看,冲击LAC并要奖的难度和冲击HYP的难度几乎相当。
是不是我们就没有机会去这些提供了精英教育的文理学院了?如果您对以上的问题都有了慎重的思考,当然你的机会也会更大。越是向往的,你对她的追求就越执着。至于说推荐什么学校,就完全要先看您女儿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其实一切还是经济问题,对文理学院的热情和竞争很大程度缘于这个问题。没有奖学金的强力诱惑,对于把排名放在第一位的中国人来说,无论你怎么样说LAC提供了可以享用一生的精英教育,都不会遭到这么多人围攻,更不用说产生如此激烈的竞争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