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亮红月亮按喝茶,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现代人喝茶,除了享受静谧幽雅,宁静致远的茶文化以外,更是为了追求健康。
根据这份湄潭县委县政府编发的《接待指南》的第五款,我们考察团一行在核桃坝吃午餐。

这是我们此行在外面吃的第一顿饭,我们没有吃山珍海味,却吃了一些奇怪的“茶叶菜”。这里先按下不表,吊吊你的胃口,容后我再把这一路吃过的好东西写个“专题”馋馋大家。
但有一款得先提一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品尝,而且一路上都在喝的一种叫“油茶”的茶乡特有的饮品。你喝过吗?我只能说那滋味……美极了!

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距县城10公里。别看这个小山村天高皇帝远,却因为出了一个带头种茶致富的见过国家三代领导人的能人何殿伦,为核桃坝赢得光环无数,硬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省部级的“明星村”。

在他们的“荣誉展示室”里,陈列着许多奖旗奖状和奖杯,记录了他们奋斗的历史(展示茶历史、茶文化也是计分的条件之一)。

我们就在这个叫“翠缘”的度假山庄吃的午饭,这是核桃坝的一个旅游景点。

这里还是湄潭最大的商务接待中心,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200人住宿。每到夏天,迎来周边湘、桂、滇、川的避暑客无数。

院内有假山池水,很是幽静。

周边有很多小“茶店”,在此可以购买到货真价实的好茶叶。

饭后,看茶艺表演(这也是计分的内容之一)。三个女孩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中,如天仙一般地轻拂罗袖洗盏沏茶,看得老太太我如醉如痴。

而我们这边的专家、小记们也忙着聚焦拍照,只听见一片“卡、卡”的快门声。

不足的是茶几边放了一个现代的暖水瓶,手中又拿了一个电水壶,这使得画面很是不今不古不伦不类。我当即就向表演负责人张先生指出:这个环节主要是看,能不能换一个紫沙壶,换三个小一号的杯子就可以了。

因为我坐在前排,仙女就势向我献上一杯青茶,我看见杯上有三个字“四品君”,以为是这款茶叶的名字。幸好我是个谦虚好学的人,多问了一句才知道这是核桃坝村成立的一个旅游公司的名字,看来他们早就因势利导在“茶旅一体化”的项目上,走在前头了。

评审团参观“四品君公司”的产品陈列室。

印刷精美的小册子在作无声的宣传。

这是“四品君公司”生产的包装精美的茶叶。

现在流行条形包装,大概考虑到送礼时一烟一茶好拿好看。
这里展示的“湄潭翠芽”、“遵义红”、“湄江翠片”、“遵义毛峰”、“兰馨雀舌”等品牌茶叶,正在走向全国、飘香世界。

这一款“明前雀舌”120克售价238元,贵吗?我心中无数。

这是用“茶树的老叶和杆”提炼的“茶多酚”饮品。
普及一下茶知识:鉴定一款真正的茶叶,是看它是否含有“茶多酚”。如“玫瑰茶”、“菊花茶”,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就不是“茶”了。

这里还展示了一些茶的副产品,据说对老年病,慢性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这样的山水,产这样的茶叶,喝着也放心。

湄潭除了盛产茶叶、烟叶,还有茅贡米、湄窖酒、永兴板鸭,都是令人流口水的好东西。湄潭生产的“茅贡”牌优质大米曾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的金奖,被誉为“中国第一米”。我问了一下价钱,还真不是老百姓吃得起的米。

核桃坝的茶历史、茶现状、茶文化的展示全面而有深度,我在此项给他们打了满分。你认为呢?我没有乱来吧!

看看人家墙上的“金字招牌”,这都是滴滴心血凝结出来的啊!
核桃坝村原是当地的一个贫困村,1981年开始大面积种茶,以茶为产业全面发展。因茶致富,因茶得名,也因为茶,我们今天才走进核桃坝。

下午三点半,匆匆离开了核桃坝,赶往下一个点:永兴镇的“国营茶场”。这时,网友“非洲黑老大”发来微薄,说他上中学时,就是在永兴“学农”参加劳动的。

(路过让人心醉的湄江)
一路上,看见河边“农家乐”的院子里坐满了客人,欢声笑语随风而至。茶乡的旅游正在发展完善之中,你可有心到此一游,避开那些人滿为患的旅游点?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