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月亮红月亮
黄月亮红月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10,370
  • 关注人气:30,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乡行  湄潭篇一

(2011-06-21 22:10:22)
标签:

湄潭

茶乡

贵州都市网

茶园

最美茶乡

红月亮

旅游

分类: 走马观花

   黄月亮红月亮按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也许是为了说明一个“正宗”的问题吧。随着近年来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地球人终于认可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也就是云贵川山区才是茶树的老家,所以贵州出好茶。

 

   我们这一次历时七天的“最美茶乡”行,第一站即是号称“贵州茶业第一县”的湄潭。湄潭是一个因绕城而流的湄江得名的历史悠久,土地肥沃,物产富饶,风景优美,被誉为“黔北小江南”的山清水秀的一个小县城。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网络照片:这是湄潭人民引以为傲的上了吉尼斯纪录的“天下第一壶”。)


   湄潭距离贵阳只有225公里,我们走了一大段贵遵高速,四个小时就到了。一路上看到许多路边广告,其中有这么一块提到湄潭的名茶“翠芽”。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十二点正,在湄潭县城外的黄家坝见到已经迎出三里地的当地父母官们。很感动,也很受宠若惊。心里嘀咕《贵州都市网》和《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的能量不可低估啊!后来才知道此行完全是个“官方行动”,所以每到一地,“四大班子”都会到齐。吃饭时,首位敬酒者也必然会这么说“我代表‘四大班子’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
   我这个人平时没有什么机会听“官话”,看报纸又不太爱读什么头版头条,所以对“四大班子”的组成很是迷糊。后来经老同志教育,才知道是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而且排序不能弄错。仅在此写出来,与像我这等愚钝的朋友共勉。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湄潭县派出了最棒的解说员来为我们解说(讲解水平属打分条件之一),这也是此行七县一市中解说得最清晰最详尽最有魅力最有问必答,普通话完全可以乱真的一位。后来混熟了,才知道这位张女士当过教师,当过副县长,目前是县旅游局的副局长,难怪业务这么棒。在这里仅再次向她表示赞赏和敬意。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在去本次报审的湄潭永兴镇核桃坝的路上,看见很多颇具特色的“黔北民居”。几年前我还在美国时,曾在网上看见过这类房子的图纸,是当地政府向老百姓推荐的,当时的想法是“又在作秀”了。而此次“眼见为实”的时候,不禁又是一番感慨。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路上,我们的大巴与这个“小面包”窄路相逢,它若要“一夫当关”,我们是绝对过不去的。事后证明这种乡间小道尽管也很平整,自驾游可以,大巴却走得太艰难,道路问题几乎成为每一个茶园开展旅游的“瓶颈”。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张局下去过问,原来师傅在田坝里栽秧。只好等他上坎来把车开到一旁的院子里,我们才走过去。曾几何时,我感慨于美国农民开着轿车去农庄干活,而今中国农民也同样能开车去地里干活了!反正我这一路上就没有看见一个挑的抬的,据说这些累人的活都让汽车拖拉机包了!唉,我当知青时要有这么好的条件,也有不一定要闹什么“农转非”之类了。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半小时后,我们在路边上看见了第一个茶园,大家顿时兴奋起来!茶丛中,居然有两个女生撑着阳伞在采茶!这要放在七十年代以前,不抓去批倒批臭才怪哩!学习解放军英雄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咋还怕太阳晒呢?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经过依山傍水的田家沟时,不禁停车少顷,住足拍照。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从这些指示牌来看(指示牌也是计分内容之一),这里的旅游早已是初具规模。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这里的房子风格统一,款式各异,看着很是赏心悦目。据张局介绍,修建新房属于老百姓自愿,各级政府有拨款资助。政府同样也很支持老房子 “穿衣戴帽”,外表装修一下旧貌换新颜。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咦,这位“茶桑局”的田局长提着棒棒大步流星,要去打架?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原来是电线挡了大巴的路,看来这条小路从前很少过大车。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中午一点过,我们到达了核桃村的示范茶园。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陈乡长亲自为我们讲解,无非不过是年代和数据,记性再好也记不住。好在发得有资料,回去慢慢看。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示范园内的道路很规整,雨天来此也不怕。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给个近景,才发现这茶已经被采过。那最顶尖的“芽”已经不在了,独留空杆一支。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普及一下茶知识:这茶树枝上顶尖的一匹叶子往往是还未长开就被采撷,所以叫“芽”。行业语言又称之为“雀舌”,特级茶叶一般要用它来做原料。还有“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采法,我建议前者可称为“雀嘴”,后者可称为“雀爪”,专家说“业内没有这个叫法。”只有在贵定时,为我们开车的那个茶商方老板认为我的提法很形象。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这个石碑一目了然,看来这是个扫“茶盲”的好地方。我以前玩小资时,会来一杯加糖的“红茶”。因为“红茶”泡出来是红的,我便一直以为“红茶”是“红颜色的茶叶”制成的。问一句外行话:那“红茶”的红色从何而来呢?是发酵的结果吗?不会是色素吧?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在车上远远地看见这些黄纸头在风中飘,我不知道它是用来什么的干活,也不太好意思多问。近看上面有好多小虫,才知道这是“杀虫纸”。如果我们喝了喷杀虫剂的茶,那么我们迟早也会死得像只大虫一样。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贵州电视台的记者找到一个目标,众人都围了上来。
   这位采茶大姐说她一天的收入可上百元,她似乎很自信。据说“采茶”这种活路劳动强度不高老少咸宜,有空就上坡去采一会儿,太阳落坡时就去交易,现过现的拿钞票。难怪老百姓说他们“采的不是茶叶,采的是票子”。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敬业啊,现在很少看见有人用笔写字了,更看不见有人边走边写的场景。
  《茶周刋》的小王记者,注意,前面有坎子!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有“桃园三结义”,有没有“茶园两定情”呢?这个想法很浪漫啊,谁想率先一试?我是没有机会了。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茶园里的温馨提示。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中午一点半了,好在秀色可餐,饿乎哉?不饿也!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在此跑马观花一刻钟后,告别示范园区。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在前往就餐点的核桃坝途中,我们又去看了一个“茶青市场”。据说现在大家都在坡上采茶,要到下午,才会人头攒动,买的卖的欢聚一堂,车来车往热闹非常。
茶乡行 <wbr> <wbr>湄潭篇一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