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话不假。三十多年前,我就有幸比一般的人先看到莫奈、雷诺阿、塞尚、德加、梵高和毕加索的画(印刷品)。
1

据我的理解,人类在从岩画壁画开始的绘画过程中,一直是以“画得象”为最高标准的。而我看到的上述画家的作品的时候,虽然觉得颜色很好看画面很明朗,可是与之前的我看到的很多画人物的肖像画,和画花卉水果瓶瓶罐罐的静物画相比,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像”!
2

我向川美油画系毕业的一位先生请教,他告诉我这叫“印象派”。我从字面理解,问他“是不是这类画不需要照着‘物’画,而是凭‘印象’画出来的?”他说我的理解有点对,但不完全对。
3

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一直很喜欢“印象派”画家的“印刷品”,经常把这类画贴在家中的墙上作装饰。
4

但是在我的生活中并不需要准确理解“印象派绘画”这一定义,再加上那时候没有网络,要想查清楚这些“定义”很麻烦。
5

所以直到今天,我为了发这批画,本着不写几个字不舒服的原则,才在百度上查到以下的解释,抄录其中有关段落如下:
6

(如果你有兴趣彻底搞清楚这个流派,可以输入“印象画派”四个字,用两个小时选读一些文章后,就可以和别人“头头是道”地侃“印象派”画家和作品了。)
7

简而言之:“印象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这一名称是由1874年该派作者举行画展时,批评家对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画出以嘲笑而来。
8

该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气的创作方法。
9

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
10

呵呵,以上文字来自“百度资料”,太专业了一点,读起来有点费力。
11

而在我读到的另一篇“摄影和绘画的关系”的文章中却说“银盐摄影的出现,导致了印象派的产生。”
12

因为这个时期虽然有了相机,但缺乏保存的媒体(应该是指现代被相作“底片”的那种胶片。早期拍摄的影像“底片”是用“玻璃”涂上某种化学物质来保存的,我在我爷爷20年代的照片中看到过),因此要借助画家们用自己的手把拍到的影像信息记录下来。
13

同时因为在照相机出现以后,“人们意识到,类似摄影的绘画作品(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此追求‘印象’的态度被确立,摄影明显的刺激了绘画的发展。”
14

据说当时由于照相机的出现还“导致了一大批画家失业”,以至于有些画家还提出了“禁止使用照相机”!(呵呵,这有点像“缝纫机”的出现导致大批缝纫女工失业,而那些使用缝纫机的厂主,被当时的教会指责为“不道德”一样。)
15

这篇文章最后说“现代社会下,依靠计算机我们可以创造任何图像。人们似乎从绘画、摄影的严格区别中解脱出来,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自由地把画变成摄影,把摄影变成画,甚至变成印象派的绘画。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相关博文:
参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我在MoMA里的“尖叫”
我们在MoMA里的“现代”摄影
MoMA的展厅
外行看热闹
看不懂的现代绘画
A
看不懂的现代绘画 B
看不懂的现代绘画 C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