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一家人因为使用多年的彩色电视的影像已经模糊,所以买了一台新的电视。新电视画面清晰,色彩美丽。与旧电视的影像相比,新电视的影像的确赏心悦目多了。
可是,这一家人面对如此鲜明美丽的画面,却觉得有些不对劲,而且怀念起看惯了的旧电视的色调,于是又把旧电视搬上桌看。旧电视的画面虽然不如新电视清晰,但是由于看惯了,反而觉得安心。最后,他们刻意把新电视的色调调得与旧电视相近,不对劲的感觉才逐渐消失。
习惯是很可怕的。我们看惯了不正常的色调之后,反而会无法接受真正完美的色彩,如果不把它调成原来的色彩,就会觉得浑身不对劲。
您家中的电视,色彩是否正常呢?
我发现很多公共场所都放置着电视。
(世界上大概只有日本如此,其实这是一种异常现象,我认为公共场所的电视应该全部被撤除。)同时,这些电视的色调十之八九都有问题。每天看这样的画面,眼睛会正常吗,孩子被迫接受这种有偏差的色调,对颜色的感觉会不错乱吗;我很担心孩子以后见到自然而美丽的色彩会无法适应,甚至陷于色弱或色盲的状态。
近年来,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泛滥,彩色电视、月历、海报、多色印刷的杂志、彩色传单、壁纸、塑胶桌布、衣料、图画书……人工色彩像洪水般淹没我们,超乎我们的想象。然而,真正美丽、清新的色彩却已经难得一见。
我一直认为,能同时鉴赏传统与现代的色彩之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愈来愈多的人连其中的一种也不懂得欣赏。
图画书的色彩
话题再回到图画书上,在这种人工色彩泛滥的情况下,图画书的色彩对幼儿会有什么影响呢?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图画书的插画通常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画。以前的家庭并不像现在这样,充斥着艳丽的色彩。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用色彩来装饰,生活的节奏与色彩保持着微妙的调和。在日常生活朴素的色彩中,图画书给人美丽、鲜艳的印象,是非常愉快的视觉体验。
我小时候看的图画书杂志《孩子国》,色彩并不华丽,图画也都美丽而素雅,这样反而能显出色彩之美。例如清水良雄端正的黑色、初山滋活泼的中间色、武井武雄新潮的配色等,都令人印象深刻,舍不得转移视线。这本图画书杂志的插画,是我最早意识到的“图画”。它使我开始关心艺术。也就是说,图画书让我关心绘画,并引导我发现有关画的美与乐趣。
我想,我的父母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层面,但是我的确通过图画书,发现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美丽世界。因为这个缘故,我开始重视图画书的插画,因为这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绘画和艺术作品。如果大人做了正确的选择,孩子可以接触到最美好的事物,相反,孩子将失去这个重要的机会。
小时候,书店会定期将父母为我订的图画书杂志《孩子国》送来。当我阅读时,母亲和姐姐也在一旁观看,兴高采烈地谈论这一期杂志中哪一幅插画好看,或者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当时,幼小的我还不知道如何判断好坏,但是已经意识到“欣赏图画”这件事,也知道有所谓的“画家”存在,而且每个画家的作品各有特色。
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虽然我还不识字,但是已经能够一眼看出哪幅画是谁的作品。我还记得我们常常遮住画家的签名,玩“猜画家”的游戏。直到现在,那些画家的签名仍然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并不是建议大家也要这么做,只是希望大家意识到:大人关心的事,孩子们也会跟着关心。我上幼儿园和小学时,父亲经常带我去参观画展。现在,我已不记得父亲是否带我去过动物园,但是却记得我们去过好多次京都的冈崎美术馆。当时,我觉得索然无味,对油画更是了无兴趣,我只觉得大人们在欣赏画时的表情很有趣。在那些画中,只有日本画我比较能接受,有不少作品我认为很美丽,当时,横山大观的作品前总有很多人伫立围观;上村松园的美入画美丽而脱俗,也让年幼的我记忆深刻。另外,我听说竹内栖凤是一位相当伟大的画家。现在,每次翻阅他们的画册时,我都会非常怀念年幼时去参观画展的日子。
这些经验培养了我的艺术眼光。这些日本画家和儿童插画家的作品,对年幼的我而言,都是一种“图画”。如今我才了解,他们都是各个绘画领域中的佼佼者。
图画书的画,具备超乎一般人想象的重大意义。
来,我对油画产生了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我的叔父(西洋画家须田国太郎)的影响。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去祖父家玩,祖父家的客厅里就挂着他的作品,家里总是充满着强烈的油彩味。叔父的画让我体会到与我的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文化,就好像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至于我真正开始欣赏油画,则是从叔父在美术馆举办个展开始。
——摘自《幸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