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道离情正苦

(2008-10-17 11:50:24)
标签:

文化

分类: 一竿风月系兰舟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深夜下起秋雨,淅淅沥沥。白日里繁芜喧嚣的街衢终归沉寂。空巷高墙,院宇重重,苍黑色伟岸梧桐安静伫立。一任秋风吹撼,秋雨淋漓。

 

没有月光,没有星光。惟有偶尔划过天际的洁白闪电,瞬间照亮满城屋脊飞檐。峥嵘料峭。

 

高墙内,一点烛火映透红窗。玉炉香兽喷吐袅袅青烟,台上并立红烛清泪涟涟。枕上佳人愁眉浅淡,鬓发堆云。辗转难眠,千思万绪萦上心头。侧耳听,窗外秋雨细密,落在梧桐叶上,一叶一声。絮絮如诉。

 

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即化用于此。源出此语的还有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中的末句:

 

玉惨花愁出凤城。

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聂胜琼原为宋时卞京著名歌妓,艳名正炙时遇到词人李之问,两人一见倾心。李之问临行,聂胜琼曾在莲花楼为他饯行。因一句唱词“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竟致使李之问不忍离别,于卞京更多盘恒有月。缱绻绸缪。

 

这首《鹧鸪天》是他上路之后,聂胜琼再寄给他的。他在半路上接到这首词,悄悄藏在箱子里。没想到回家后被妻子收拾东西时发现。妻子仔细询问一番经过,更因欣赏此词,进而出钱让丈夫将聂胜琼娶回家来。古时推崇贤妇即应若此,胸襟豁达磊落,赛过男儿丈夫。不应有妒。

 

世间传奇,是上苍撩动恻隐之心,向岁月之湖抛撒下的几滴珠泪。于平凡空寂中,激扬起层层涟漪,延展蔓延。直抵我心。

 

由宋上朔回唐。光阴轮转,顺逆何妨。梧桐夜雨正在敲打另一段秋夜。

 

日间收到他托人送来的罗帕,帕上并无多言,惟有一列诗行。她,彻夜无眠。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解买娉婷。

昔日可怜君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

 

及笄之年,她来到他府中。年复一年竟一直没有得到确切名分。她是侍婢,他宴请宾客时歌舞助兴的姬人。是他的养女,家中人人尊敬,养尊处优的大小姐。是与他朝夕相随,与他邀月吟风的知己红颜。是他起居难离,誓共死生的亲密爱人。

 

他说,今生得与她相携,终老无憾。对月。

 

月前匆匆一别,离了乔府,曾经映照深闺鸳帐的多情红烛,如今已成了装点他人门楣的无语蜡花。身陷虎狼窝,日日绮宴歌舞,强颜欢笑。夜夜急智巧语,拼死周旋,不过是延捱时日,为了等他来救她回家。

 

如今他在诗中将自己比做石崇,将她比做坠楼殉情的绿珠。难道说,他确已无计可施?

 

《朝野佥载》载,“周补阙乔知之有婢碧玉,姝艳能歌舞,有文华,知之时幸,为之不婚。伪魏王武承嗣暂借教姬人梳妆。纳之,更不放还知之,知之乃作《绿珠怨》以寄之。”

 

她曾因艺色双绝而名噪一时。左司郎中乔知之对其宠爱有加,甚至为之不婚。彼时富贵人家妻妾盈门,蓄养家妓动辄成群。他能如此待她,已足够令旁人瞠目。

 

一个名分,又算得了什么。他和她皆不需要。

 

没想到此事一传十,使传百,竟被当时权倾朝野的武承嗣知晓。美色他见得多了,然而能令男人为之不娶的婢女,倒从未听说。贪心天下的他,怎奈得住如此好奇。于是想尽办法但求一见。

 

武承嗣乃武则天亲侄儿,做过当朝宰相,被封为魏王。一度甚至差点被立为嗣,将大好江山社稷传留给他。乔知之只是一个小小五品郎中。无胆违拗,百般无奈之下,只好让窃娘出见。亦有版本传说,乔知之被逼与武承嗣打赌,赌输才将窃娘送去武家。

 

无论籍由何种手段,强索也好,逼赌也罢,好色贪淫如武承嗣,怎肯一睹芳容就轻易善罢甘休。乔知之实在愚腐。

 

武承嗣遂以教习府内姬人为由,羁留窃娘不还。一入侯门深似海。

 

晋代豪富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曾以十斛珍珠买来白洲女子绿珠。绿珠美艳善歌舞,石崇对其亦格外钟情。后来赵王伦的亲信孙秀贪恋绿珠日久,一再索要,石崇就是不给,恼羞成怒的孙秀竟矫诏将他逮捕。绿珠殉情,自坠高楼而死。

 

绿珠之死,并未换来石季伦平安。她死后不久,他就因陷党争,惨遭灭族。石家老小一十五口,全被杀害。

 

君家闺阁不曾难,常将歌舞借人看。

富贵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别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红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有人怀疑乔知之《绿珠怨》后两段非乔所做,系出自窃娘之手。这几句全以女子口气而做,亦极有可能是窃娘续写。红颜为怜惜者死,与士为知己者死一样,皆是重义不虞的象征。

 

唐时家妓每遇主人宴客,必以歌舞侍宴,乔知之怎料想到自己竟会怀璧其罪。彼时天下,武家横行。武则天称皇,亲族老小旋即鸡犬升天。侄儿武承嗣深得武则天宠信,气焰一时无人能及。太平公主改嫁,武则天竟害死武攸暨的妻子。武承嗣霸占个把大臣家的婢女,实在算不得什么。

 

巨轮碾过蚁穴。与君离别,她不舍不忍,泪湿红粉,无济于事。命运面前无力奋争,窃娘深知,自己一死,乔知之定遭武承嗣报复。是以思前想后,仔细再三揣度乔知之诗中含意。

 

不会有错,他想她念她,一腔怨忿更无处宣泄。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人世已无路可走。她反觉心下一时豁然开朗。今生未能与他相携白首,何不待来生再续前缘。一死万难,纵好过遭恶人玷污,不人不鬼苟且余生。于是,她将乔知之送来的诗帕结在裙带上,天未破晓,即投井自尽。

 

另有传说,当时窃娘并非直接求死,而是企图从武承嗣家逃跑。或许她仍存最后一线希望,以为可以跑回去找乔知之,从此两人潜行民间,逃脱武氏魔爪。只可惜,她身单力弱,没跑出多远便被武家家丁发现。情知被逮回去亦不会有好下场,于是索性纵身一跃,扑入路边一口枯井中自尽身亡。左右都是刚烈异常。

 

窃娘被强索,乔知之深悔不已。《易经》上说:“慢藏诲盗,冶容诲淫。”他饱读圣贤书,怎么便忘了。

 

当初如若无视出身门第,不在意家庭成见,他本该早早将窃娘正式迎娶;如若不曾让她抛头露面,不在人前炫耀她的天赋美慧,便不至招徕豺狼惦记;如若不让武承嗣见到她,一刻不延误,带她逃离这是非之地,从此隐姓埋名,逍遥南山。该有多好。

 

碧染长空池似镜,倚楼闲望凝情。

满衣红藕细香清。

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横。

暗想昔时欢笑事,如今赢得愁生。

博山炉暖澹烟轻。

蝉吟人静,残日傍,小窗明。

 

举目望向窗外。秋意朗朗,长空万顷如洗,一池秋水清碧如玉。安闲美满两情相遂的日子,忽如一日被劈手剥夺,他和她,一时似还未回过神来。满塘荷花入秋渐次凋落,已绿浓红稀。床,屏,琴,尤在。一切物是人非。

 

“暗想昔时欢笑事,如今赢得愁生。”窃娘一去,曾经的缤纷斑斓,一点点褪尽颜色。直至彻底灰白。

 

留在原地,是离别对人最冷血的惩罚。他或许曾恍惚懊憾过。当事事物物皆能轻易勾引起对她思念。他,开始不能自已。

 

再见定已无缘,连送去一方罗帕皆需糜费重金,他又如何奢望与她相见。没有力量置武承嗣于死地。由五品郎中升任四品侍郎,这样的“大礼”,与他痛失爱侣相比,贱如粪土。

 

三月,窃娘投井。四月,乔知之获罪下狱。

 

酷吏来俊臣等人为武承嗣一干武家权贵所用,最善长罗织罪名诬陷良臣。一旦入狱,一应严刑相加,惨绝人寰。招认与否,其结局皆难逃一死。乔知之被抄家,随后族人亦纷纷受其牵连。

 

八月,乔知之身死狱中。

 

诗人雍陶有首《洛中感事》诗,感伤窃娘被逼投井一事:

 

洛城今古足繁华,最恨乔家似石家。

行到窈娘身没处,水边愁见亚枝花。

 

奈何桥上,先行的窃娘并未久等。分离不过数月,爱人即与她阴间重聚。死亡是光阴路上尽人皆抵的终点。你我定再相逢。

 

于最绝望时幻想出希望。死有何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头誓不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