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逐香车入凤城
(2008-07-15 23:23:51)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一竿风月系兰舟 |
世上人分两种。一种如积岁堆垛的柴,等待被引燃;一种恰似松明,天生被赋予追逐的使命。不与共焚誓难甘休。机缘成就必然碰触,宛如天雷地火,瞬时璨若烟花,随即复归寂灭。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并非一定。与性别无涉,更与构建起为人要素的其余条件,皆无关。
这一过程,远非一棵植株由种子发芽到花开结实那样自然。而更应象六道轮回中无可规避的一场灾祸。凡人不能预期。
最初的一遇而钟情,有如粒子撞击般强悍,不由分说,迅捷到未经历任何过程就发生。它如此绝美,以至有朝一日一切灰飞湮灭了,俯视狼籍遍地,仍令人不禁驻足留连。萦思回想。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他只是道旁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点,本该混迹于人流,麻木安静徜徉。却不防,被她的路过惊扰。一朵被月光惊醒的睡莲。
弛过,风起,帘动,芙蓉面,似有若无浅笑低眉。流畅的画面,好似剑上寒芒,刺痛了他的眼。一世太长,一面太短。决计以太长换太短,亦只在一眨眼的瞬间。
一个“狂”字,不管不顾了。绣着彩凤的锦帘,再度掀起一角。他看见躲在阴影里的她双眉簇起,又舒展,他听见她轻声吐字。他知道,这一刻,他只是个被摄去了魂魄的傀儡。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似曾相识,周邦彦那首《解语花》,点睛句延用了此词意境。
道旁沟渠里,一径春水收拾飘落的梨花。无声。消失在远处暗青色高城下的车马,载走一相情愿,留下无可如何。尘嚣中兀自挺立……
张泌的这首《浣溪沙》,因鲁迅先生《唐朝的钉梢》一文中曾经引用,故为许多人所熟识。——“上海的摩登少爷要勾搭摩登小姐,首先第一步,是追随不舍,术语谓之“钉梢”。“钉”者,坚附而不可拔也,“梢”者,末也,后也,译成文言,大约可以说是“追蹑”。”其实,唐朝也好,摩登也罢,追逐不过是最初的本能动作。终结追逐的时日却漫长无涯。
唐末乱世,苟且残年。四方藩镇割据,战祸频仍,兼天灾连年不断。黎民百姓无可聊生。地方盗匪春韭般一茬茬纷涌。他与她,恰在此时此境遭遇。才子佳人的最初叫邂逅,而他与她,惟是命定的遭遇。仿佛绝壁罅隙间一株突兀的野花,挣扎绽放。姿势匪夷所思。
他生性暴戾荒淫,杀人如麻,大唐王朝最终就结果在他的手上;她端庄柔美,贤淑淳良,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一生救人无数。被后世史家许为“五代第一贤后”。
那年仲春,他如张泌那首《浣溪沙》中描摩的一般无二,追蹑过她的车驾。彼时,她是宋州刺史的千金,而他却低微到连属于自己的半片屋瓦也无。穿行于山腰密林间,他着了魔,一路紧跟着她的车子。一直跟到她要进香的寺院。
他看到她第一眼,大唐命数既进入了倒记时。无可挽回。绝世红颜,非如妲己褒姒般人品可疑,仍有可能倾人家国。他会不会想起李延年当时为汉武帝做的那首《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她离去后的寺院,是刚被放干了水的池塘,空寂如死。他就是这干涸中尤被晾晒在烂泥里的鱼。
他忽然想起汉光武帝刘秀未发迹时的一句豪语。为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没有通往她的路,与其死赖活赖再追在她的车后一程,再一程,莫如铤而走险,隐忍数载,拼死挣出一片天。即使为贼为盗,总强过临水照花,望空叹月。
他,既是后来篡唐的后梁帝朱温。
相遇后数年,朱温于黄巢军中,因骁勇善战,已位居要职。东奔西走,一路掳掠美色难以计数,却始终不立妻室。
再后来呢?当初的大家闺秀历经战乱,家破人亡,反被掳来匍匐在他的帐前。有几个女人落到此种境地,还会想到眼前这高高在上之人,竟是当年早早就立誓非她莫娶的痴心人?
即使有一万个理由不般配,即使品性相差天壤,她亦在他表白的那一刻,轻轻,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