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毛毛草草看了几本书,其中只有张悦然的《誓鸟》给了我真的感动。
如果说前两年张小娴的《蓝蝴蝶之吻》是荒原上惊现的一朵野百合,那《誓鸟》就是隐匿的海岸线上,猛然突兀于眼前的诡异城堡,前者适合稚嫩的梦想,后者反倒迎合了沧桑过后极度渴望本真的焦灼。比较搞怪的是两个作者的年龄,张小娴恐怕可以做张悦然的阿姨了。
还没看到别人如何评说《誓鸟》,一向,我也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几个看点,其一,张悦然的文字。依旧是绝对异处的秋田,足够丰饶,沉甸甸的,但没人能说得清产出究竟为何种作物,即便亲身去尝了,除了唇齿间留了些香,还是不晓得到底是麦是稻;其二,映衬在异域背景下的故事。好的小说必得有绝好的故事,而能将好故事编排在读者并不熟悉的异域风光里,起码先就偷了个巧;其三,情。这点对我吸引力不大,对迷惘于情感问题的观者们,可能会更有震撼力些。
窃以为,不足之处也有。先是情节缺乏足够抓人的悬思感,故事看似丰沛,但处理得心平气和,最不适合喜欢以看故事为目的读书的人,三两下全本书连情节带结尾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也许会感觉比较无趣;再有就是比较散文化的写作手法,耐心不足的男性读者,大约不能坚持看完所有章节;最后,人物的直接语言也有些缺乏个性,仿佛作者并不希望他们能讲好各自的方言,而是喜欢让他们通通经由了翻译的嘴,表述出实在不得不表述的愿望。
书名起得很好,听说中间曾有被改动的危险,好在作者坚持住未改。誓鸟(精卫鸟)概念如此形象,如此准确地揪起了全文的精髓,的确没有比之再好的象征了。其实,不只是春迟绝对化、理想化了的自虐式执着,就连宵行与淙淙,甚至钟潜,都有种与生俱来的独特倔强,一种对无望始终不肯绝望的追求。
在作者笔下,岁月之链在人物的誓鸟情节面前,徒然间被缩短了,周遭看似本应惊动天地、感动鬼神的历史事件,也相形见绌,仅仅形成了一幕浅淡缭绕的烟云布景。
对阴极的崇拜,从作者的骨子里肆无忌惮地流淌出来,同样昭然的,还有她对阳极的鄙薄。“男人对于她而言,永远是暴力和野蛮的象征,无法令她感到美。”她借了淙淙的嘴说。
宵行的俊美缘自天生,也缘自后天阴气过盛的成长环境,但这或许是作者本就乐于歌咏和激赏的;钟潜一出场就已是太监;男孩苏迪亚皈依佛门,绝不杀生。唯一的雄性象征,只能给予骆驼,一个嗜杀凶残、纵欲寡情的部落首领。春迟对他的爱情,很快就被作者自己首先否定,使她的自残以及终生不渝的“听贝”事业,显得愈发的无稽无由,缺乏足够理性根据。不过欲缺乏理性的,反而欲是彰显浪漫的。
我们似乎得到一个暗示,雄性,如同大海,终有一日会带来海啸,倾覆爱情,乃至一切生命。
拜托,请给绝望一个理由吧。看安妮宝贝的书时,我常这么想。因为那里面的绝望显得过于简单直接,甚至矫情,是一堆没骨的肉,拎不起,也站不住。由此,也使我不再有耐性看完许多位类似安妮宝贝的宝贝文字,因我始终找不到那条本该贯穿通篇的脊骨。还好,这条脊骨,在张悦然的这本书里终于被我找到了。真的要感谢她,没浪费我的时间。鲁迅不是说吗,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啊。
如果说前两年张小娴的《蓝蝴蝶之吻》是荒原上惊现的一朵野百合,那《誓鸟》就是隐匿的海岸线上,猛然突兀于眼前的诡异城堡,前者适合稚嫩的梦想,后者反倒迎合了沧桑过后极度渴望本真的焦灼。比较搞怪的是两个作者的年龄,张小娴恐怕可以做张悦然的阿姨了。
还没看到别人如何评说《誓鸟》,一向,我也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几个看点,其一,张悦然的文字。依旧是绝对异处的秋田,足够丰饶,沉甸甸的,但没人能说得清产出究竟为何种作物,即便亲身去尝了,除了唇齿间留了些香,还是不晓得到底是麦是稻;其二,映衬在异域背景下的故事。好的小说必得有绝好的故事,而能将好故事编排在读者并不熟悉的异域风光里,起码先就偷了个巧;其三,情。这点对我吸引力不大,对迷惘于情感问题的观者们,可能会更有震撼力些。
窃以为,不足之处也有。先是情节缺乏足够抓人的悬思感,故事看似丰沛,但处理得心平气和,最不适合喜欢以看故事为目的读书的人,三两下全本书连情节带结尾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也许会感觉比较无趣;再有就是比较散文化的写作手法,耐心不足的男性读者,大约不能坚持看完所有章节;最后,人物的直接语言也有些缺乏个性,仿佛作者并不希望他们能讲好各自的方言,而是喜欢让他们通通经由了翻译的嘴,表述出实在不得不表述的愿望。
书名起得很好,听说中间曾有被改动的危险,好在作者坚持住未改。誓鸟(精卫鸟)概念如此形象,如此准确地揪起了全文的精髓,的确没有比之再好的象征了。其实,不只是春迟绝对化、理想化了的自虐式执着,就连宵行与淙淙,甚至钟潜,都有种与生俱来的独特倔强,一种对无望始终不肯绝望的追求。
在作者笔下,岁月之链在人物的誓鸟情节面前,徒然间被缩短了,周遭看似本应惊动天地、感动鬼神的历史事件,也相形见绌,仅仅形成了一幕浅淡缭绕的烟云布景。
对阴极的崇拜,从作者的骨子里肆无忌惮地流淌出来,同样昭然的,还有她对阳极的鄙薄。“男人对于她而言,永远是暴力和野蛮的象征,无法令她感到美。”她借了淙淙的嘴说。
宵行的俊美缘自天生,也缘自后天阴气过盛的成长环境,但这或许是作者本就乐于歌咏和激赏的;钟潜一出场就已是太监;男孩苏迪亚皈依佛门,绝不杀生。唯一的雄性象征,只能给予骆驼,一个嗜杀凶残、纵欲寡情的部落首领。春迟对他的爱情,很快就被作者自己首先否定,使她的自残以及终生不渝的“听贝”事业,显得愈发的无稽无由,缺乏足够理性根据。不过欲缺乏理性的,反而欲是彰显浪漫的。
我们似乎得到一个暗示,雄性,如同大海,终有一日会带来海啸,倾覆爱情,乃至一切生命。
拜托,请给绝望一个理由吧。看安妮宝贝的书时,我常这么想。因为那里面的绝望显得过于简单直接,甚至矫情,是一堆没骨的肉,拎不起,也站不住。由此,也使我不再有耐性看完许多位类似安妮宝贝的宝贝文字,因我始终找不到那条本该贯穿通篇的脊骨。还好,这条脊骨,在张悦然的这本书里终于被我找到了。真的要感谢她,没浪费我的时间。鲁迅不是说吗,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啊。
前一篇:在人流中愤然
后一篇:“戴套上岗”就能遏制爱滋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