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日子变得更完美的秘诀——《完美的一天》译后感

(2018-01-04 21:25:18)
标签:

阿甲说书

绘本

图画书

育儿

分类: 泥巴推荐
让日子变得更完美的秘诀——《完美的一天》译后感
    莱恩·史密斯是当今世界越来越炙手可热的图画书大家,他出道已有三十年,拿过许多大奖,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次美国的凯迪克银奖(1993年与2012年)、一次英国的格林纳威大奖(2017年)。他的作品翻译引进到中国的也有十几种了,但有趣的是,如果不特别留意的话,你不一定能把它们对应到同一个创作者名下。

    比方说,你可能很喜欢《格林爷爷的花园》,那是一本很安静、唯美,非常阳光的作品,如果跟你说,那本颇有点黑色幽默、颇有点颠覆色彩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也是这位插画家画的,你信吗?再细细查查看,你还会惊讶地发现,原来那本怪到翻天的《臭起司小子》也是他画的!

    是的,莱恩·史密斯是一位风格多变的高手,人家问他一般用什么媒材画插画,他回答说,会用油画、铅笔画、墨水笔画、水彩画、电脑绘画、拼贴画,等等、等等,总之根据特定作品的需要,选用一切可能的媒材。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故事选择什么样的风格。所以他可以画出特别怪异的东西,也能画出像《这是一本书》那样有点卡通、特别讨喜逗乐的形象,还可以画出像《一个部落的孩子》那样特别稚拙又带有些梦幻色彩的画面。

让日子变得更完美的秘诀——《完美的一天》译后感

    在《完美的一天》中,他创造了一个无比温馨、朦胧,近乎完美的世界。书中那几个动物,小猫、小狗、山雀、松鼠和熊,看起来都很萌,特别是几只小动物的形象,有点毛绒绒的感觉。凑近去看,好像不是直接用画笔画下来的,倒像是从什么地方模模糊糊地拓印下来的。幸好有互联网,我们可以很容易追踪到史密斯在《纽约时报》的脸书中做的一个视频直播,他在自己的工作台上演示如何制造这样的效果,原来他是先在一张白纸上画下来,然后马上用另一张白纸覆盖上去,这样拓下来的朦胧图像正是他需要的效果,他在此基础上继续处理。所以制作这样的一本书,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游戏,结果随机可变,反而变得更加好玩。可以想象,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曾经制造过无数效果,而呈现到书上的、读者能看到的,只是他最后做出的一种选择。我忍不住想,对于一位热衷于此道的创作者,沉浸在这个魔术般的过程中是怎样完美的享受。

    不过,作为译者,我更关注这本书的语言。身为作者的莱恩·史密斯在书中也在愉快地玩着语言游戏。他心目中的读者对象应该是可以向下兼容到婴幼儿的,所以除了必不可少的动植物名词外,他选用的词汇都只有一两个音节,在英文中都是非常简单的。他没有试图用韵文,这样更容易简单、流畅、清晰地表达。但他又很刻意地将文字排列成诗歌的样子,而且在结构上多次重复,这样看起来有种建筑学上的美感,念起来节奏感也很清晰,念着念着,你会发现这个温馨的小故事真的就是一首小诗。

    在故事的最高潮处,他的语言游戏也玩到了最高潮。一头大熊闯入了小猫、小狗、山雀和松鼠享受其间的小院,从山雀和松鼠惊讶的神情和动作中,我们已经知道要有“大事”发生了。可是这件“大事”在文字里是怎么描述的呢?英文的原文居然只是重复了四遍前面属于小动物们的感叹,比如前面的松鼠是“It was a perfect day for Squirrel.” 这里的描述还是“It was a perfect day for Squirrel.”只是将“was”重重地加粗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这里必须结合画面,我们看到大熊嘴里叼起原本属于松鼠的玉米棒子,而松鼠在画面右下角仓皇逃走,就知道作者在这里玩起了一点点谐谑的黑色幽默,松鼠的“完美的一天”已经成了过去时。可惜在中文里没有办法采用完全一样的表达,我只好把前面译作“对松鼠来说,这真是完美的一天。”后面就变成了“对松鼠来说,这曾经是完美的一天。”

让日子变得更完美的秘诀——《完美的一天》译后感

让日子变得更完美的秘诀——《完美的一天》译后感

    不能用字面上完全一样的句子表达两种相对的意思,实在是一种遗憾。不过好在莱恩·史密斯的故事主干和幽默趣味还是基本可以保留的,这也多亏了图画的完美表现力。读者最后看到了吃饱喝足并惬意地趴在花床里打盹儿的大熊,肯定非常赞同“对熊来说,这真是完美的一天。”但这里同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对小猫、小狗、山雀和松鼠来说,这一天又该如何评价呢?这个结局,对小动物们来说,会不会有点不公平呢?

    出于好奇,我查了美国亚马逊和Goodreads网站上那些读者的反馈,发现绝大多数读者都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结尾,接收到了作者的那一点小小的黑色幽默,而且认为帮助孩子了解“对同一个状态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产生不同的态度”,这是非常棒的范例。对此,我也有同感。而且,大熊出现了,“抢走”了小动物们的完美,这是非常自然的过程,能轻松幽默地接受再好不过。但我想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其实为小动物们也安排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最后那幅画面是一个椭圆的圆框,这本身也是一个圆满的形状,圆框里面,小动物们虽然都有点神情紧张地盯着那只入侵的熊,但它们实际上都和好朋友伯特挤在一起。熊的状态固然是完美的,它们的状态难道就不完美吗?其实,和朋友一起享受生活很完美,和朋友一起躲在避难所里小小地担心一把,也是一种完美吧。

让日子变得更完美的秘诀——《完美的一天》译后感

    回到故事的前面,有心的读者会发现,确实是花床、戏水池、鸟食和玉米棒子让小猫、小狗、山雀和松鼠感到了完美,但为它们准备这些的不正是好朋友伯特么?所以,真正让日子变得更完美的,还是贴心的同伴吧。

    莱恩·史密斯的作品的确越来越完美了,不过读他的图画书,很容易忽略一个小小的细节,你需要非常留意才能发现,他创作的几乎所有图画书(《完美的一天》也不例外)都是一个人设计的,她的名字是莫莉·里奇。那本1992年出版的《臭起司小子》就是莫莉设计的,那是她为他设计的第一本书,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她那么大胆地运用了那么疯狂怪诞又无比好玩的设计手法,那本书会拿到第二年的凯迪克银奖。莱恩非常感谢莫莉,在访谈时他常常为莫莉鸣不平,因为绝大多数读者并不了解图书设计,所以总是将那些书在视觉效果上的成功单单归功于插画家。莱恩说,如果没有莫莉的设计,他的书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功。

    如今,莱恩和莫莉几乎天天在合作创作,这两个非常爱安静的艺术家每天都要交换许多电子邮件,在邮件中交换意见,传递创意和作品,但实际上他们就在同一间工作室,工作台之间只有10步之遥。他们都觉得,这样的合作方式特别完美。

让日子变得更完美的秘诀——《完美的一天》译后感
顺便说一句,他们也是多年的老夫老妻了。你看,世事就是这样完美!

阿甲 写于2017年9月16日


让日子变得更完美的秘诀——《完美的一天》译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