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里的秘密——绿孩子走进河北大龙华希望小学

标签:
转载 |
分类: 杂七杂八 |
这次活动的缘起说来有趣:9月末,绿孩子公益项目开始酝酿一个新项目——流动创意课堂。通过邀请图画书的研究者、画家去一线的乡村小学,和孩子们交流、互动来现场创作故事、图画。之后再进一步加工,最后在《绿孩子》刊登,向《绿孩子》覆盖的老师、孩子们示范如何发现身边的趣味,以此来达到《绿孩子》的创刊目标:从乡间的生活情景和事物中提取有趣的元素,让孩子们与画家、作家共同来创作图画书故事。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老师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从10月初开始选取几所学校来尝试。河北大龙华希望小学就在其中。正巧,公司总部在上地的一家台资企业找我商议共同策划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方案。我建议将公司秋游和绿孩子的创意课堂结合,让员工们既能去狼牙山等处旅游又能以和孩子们共读的方式来适度体验。在和孩子们接触后可以鼓励员工与小学生结对笔友。通过定期通信来关心这些孩子。毕竟,一、两次活动能给孩子们带去的有限,留下的就更少了。大家的精力有限,能发挥长效的事情才值得劳心。于是,一场“员工秋游+希望小学活动+创意课堂”的活动计划就这样新鲜出炉了。
这次绿孩子出行,由我带路,除了熊老师还有来自中央美院的杨老师、刘老师,另外,还有两位小家伙——8岁的添添和6岁的宝宝。一路上,大家聊着将要去的地方,除我之外,他们都是头一回去这个毗邻清西陵的希望小学。临近中午,才到学校。来自企业的48位志愿者已经到那里了,他们带来了2000多元的新书(话说,后来校长特意翻看几本,看后大为放心,他说:带来的书很适合孩子们看,我也挺喜欢看。就怕出现那种“送爱心不温馨”的事情——意指废旧书籍的捐赠)。简单的午饭(小米粥+炖菜+烙饼着实很香,这也是山里的秘密之一),我们就开始分组活动了。虽说这天是周六,这所寄宿制学校依然上课,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大部分家远的学生少跑路。因此,在计划时就将读书/体育活动的时间放在1点到2点半,不影响孩子们下午上课。
四年级共四个班,两个班阅读、两个班体育活动。熊老师、杨老师、刘老师、6位企业志愿者进入四(4)班,每人带8名学生做阅读活动。杨老师特意带来几本图画书,在和孩子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开始给孩子们讲书。就看这些小家伙们越靠越近,到最后几乎头挨着头。刘老师那边则是用《爷爷变成了幽灵》来和孩子们边读边讨论细节,后来还一齐学幽灵叫唤。在2点左右,我去操场上看另外两个班的体育活动情况,没想到,事隔半年,四(2)班的孩子还是一眼认出了我。我一激动,就张罗这些熟人合影。
2点半,企业志愿者合影后离开学校,孩子们都回班上课了。我们开始在四(4)班做“山里的秘密”。这个活动的由头是杨老师讲的那本无字图画书《海底的秘密》。我们依然沿用“以图画书来开场”的习惯,由我给全班先讲这本书,再话头一转,问问孩子们“山里有什么秘密?”哈,这下热闹了,孩子们争着说他们瞧见的动物、植物……
第一位上来的是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他很认真,对这位画家叔叔要求严格,一点都不含糊,“我说的是喜鹊,嘴不是这样的……嗯,这就对了。哎,尾巴再长点……”他的严谨把熊老师逗乐了。
再上来的是位有些腼腆的女孩子,熊老师鼓励她自己拿着粉笔画,这下,坐在下面的孩子们更加兴奋了,嚷嚷着。
好吧,做好准备的同学可以4个一组上来画。“大家再看看,我们刚看的这本书里的细节。”
大家都在向窗外看什么呢?熊老师怎么又开始画了?
啊哈,仔细一瞧,远远的地方有几头悠闲的家伙。
有动物、植物,山里还缺不了调皮的孩子。好,就拿你当代表了。
嘿,把我的红脸蛋都画出来了。
其他同学早已经坐不住了。
看到兔子出现的比较多,熊老师再一次出手啦。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创造,我们的大图出来啦!
孩子们特别开心地看着黑板,欣赏着自己或者是伙伴的画。接着,我们就让他们开始写“山里的秘密”。要自己生活中的真事、趣事。他们习惯模仿,就是上次鸟英雄说的“十几个不会骑自行车的人硬是编出自己骑车摔到沟里去”,熊老师说,那我们就拿好的作品让他们模仿。用《海底的秘密》作为模板,仿制品应该质量也不会差吧。其实,我后来整理稿件的时候,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局限性依然很明显。与上次的焦虑不同,这次,我尽量寻找他们的作品中闪光点。
我告诉自己,没关系,慢慢来,这些种子总会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