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读会专题]当我们谈论生命的时候会谈论什么……

(2010-10-20 11:50:24)
标签:

童书

研读

工作坊

合肥

生命

分类: 泥巴闲聊

    童书名著研读工作坊彩虹鱼组本期的讨论,将围绕以生命为主题的几本书展开。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中详尽介绍了主题阅读。简而言之,主题阅读被认为是一个高层次的阅读阶段。从方法上来说,主题阅读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

    准备阶段主要是针对所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目,尽可能浏览书目上所有的书(并不需要都进入深度分析阶段),确定哪些与主题有关,从而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主题阅读本身通常包含五个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三)厘清问题;(四)界定议题;(五)分析讨论。

    关于主题阅读方法本身,我们有机会再来探讨。可以先通过身体力行来体验,同时也希望能为“如何引导孩子们深层次阅读”提供思路和积攒经验。

 

    比方说,本期的主题是生命,话题很大,几乎所有的书都可以纳入视野,那就没有边际了。所以我们先设计了一份“实验性”的小书目:《夏洛的网》《苏菲的杰作》《活了100万次的猫》。这样的书目主要供示范和聚焦使用,大家自己采用的书目可以大大超越这一范围,但这需要在讨论规则上有点约束,比如在讨论之前需要先对书的整体内容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浏览一遍这几本书,大致可看到这样的共同点:它们是童话式的虚构类作品,都是通过动物的故事来探讨人类思考的重大问题(在人类看来也许是有情生物界共有的问题),很明显它们都涉及到了死亡,但同时也涉及到了生老病死。所以,我们的讨论大体上可以聚焦于这个话题。

    那么关于这个话题可以讨论什么呢?仍然几乎可以无所不谈,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聚焦。下面我先贡献一点这方面的联想供抛砖引玉之用。

 

    在童书中探讨这一重大问题,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特有的趣味性,成年人说起这个话题通常很沉重,但童书中的讨论却是饶有趣味的。我觉得发掘这类趣味细节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帮助我们回到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同时对我们自己关于此类问题的思考也颇有裨益。

    比方说,《夏洛的网》一开始那个小女孩提出的问题:生下来太小的落脚猪就该杀吗?直接扔给了我们一个看似孩子气的问题。但这确实是个问题,假如把猪换成了人。可是猪与人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可是为什么不能呢?——这个问题其实是作者E.B.怀特自己的困惑,他喜欢农庄生活,喜欢自己养猪,养猪自然是为了吃。可是有一次奇特的机缘,怀特养的猪生病了,他想尽办法救助那头本来健康的话到冬天也该杀了吃的猪,可是想尽了办法,陪护了那头猪几个昼夜,人家还是归西了。而怀特却感到了内心极大的震动,于是他给自己提出了这个非常孩子气的问题。这个问题折磨了他很久,他为那头猪举行了葬礼,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但最终还是无法排遣,直到他最后完成了这篇长篇童话。据说,怀特后来养的猪都享受了寿终正寝的待遇。

    可是,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是不能让一头猪随随便便就幸存下来的,于是故事里就有了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这个过程也有一段佳话),还有农场里的人与动物。农场里的众生相让我们想到了许多,这里的细节也可以有无穷的话题。

    那么,《苏菲的杰作》中的名叫苏菲的蜘蛛与夏洛有何关系呢?那个故事是在图画书里的,除了文字里的故事,还有画面中的故事。

    为什么这两个感人的故事都以蜘蛛为主角?那两个拟人化的主角,符合蜘蛛的物性吗?如果是换了儿童读者,他们会有可能对蜘蛛这种动物有好感,或者有研究兴趣吗?我们是否有兴趣对蜘蛛做一点研究呢?

    当我们对另一种物种的生命历程多了一份了解之后,会不会更多了一份关注、认同或喜爱呢?如果不是另一种物种,而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或人群呢?

    《活了100万次的猫》是在童书中更为特例的一种,成年人对它的喜爱可能更甚于孩子,甚至常常作为爱情信物来互相赠送。它唤起的感动和对生命的感悟也是非常特别的,据作者兼画家佐野洋子自述,她是用自己一生的体验来创作的。所以,或许我们需要多一些了解她的生平,特别是她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生活状态。

    上面是我一些初步的比较发散的联想。

    把思路拉回来,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摆在眼前:假如我不得不与身边的孩子探讨生命、生老病死——或者是感觉最困难的——就与孩子们直接讨论死亡这个话题,我可以说些什么?我又可以如何借助于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呢?

    好的,我的联想就先分享到这里。期待周末与大家的相聚、畅谈。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段书摘:

    “读一本好书,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的体认。”(摘自《如何阅读一本书》P293)

 

    后附上期讨论的回顾:
    参加研读工作坊的点滴感受(2010-8-26、8-27阿甲记)

    希望这一期的讨论更为精彩。

 

阿甲 2010年10月20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