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一本难以分类的育儿科普读物

(2009-03-31 07:27:28)
标签:

阿甲

荐书

婴儿

幼儿

神经科学

科普

育儿

分类: 泥巴推荐

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images/books/book_20004114_b.jpg

 

    《美好生活的开始——了解宝宝的大脑和行为》(科学普及,2008)是一本专门介绍从胎儿到6岁的宝宝脑神经发育状况与行为方式的书,从美国科学院出版社引进,作者是一对很特殊的父母——丈夫是瑞士一位著名儿科医生、脑神经科学家,妻子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这本书是他们多年合作的结晶,因此书中既有非常前沿的婴幼儿脑神经科学的知识,又有非常直观、亲切的育儿经验。所以也很难对这样一本书进行准确的分类,大概越是优秀的书越是难以限定于某个类别吧。

    从语气上看,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家长的,看起来应该归入“育儿书”。但与市面上通常可见的“育儿类”图书相比,这本书中到处都是脑神经科学术语,虽然读者可以经常翻阅位于本书中部的《育儿进程  大脑内部图:神经系统及周边》,对照专业图表和术语表来参考阅读,但毕竟需要相当的耐心才能读下去。另外,一般的育儿书通常会明确告诉家长们应该或不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而这本书给出的许多答案常常却是“也许”、“还没有充分确凿的证据证明”、“这样试试或许会很有趣”等等,完全是一副科学佬的外交辞令!更有甚者,一般的育儿书往往会贡献许多“灵丹妙药”帮助家长教宝宝成为未来的杰出成功人士,而这本书似乎完全无视许多家长如此热切的渴求,在作者看来,似乎能把孩子正常带大就已经足够好了。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杰罗姆·卡根在前言里所说,“作者建议父母应将自己的孩子当做朋友来对待,而非看做是纯种赛马在将来的某一天给他们带来荣誉与富贵,这一点我表示非常赞同。”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想不宜将它归入通常的“育儿类”图书。

    另一位儿科神经学教授哈利·古甘尼医学博士认为它是“一本优秀的神经科学著作,是研究儿童发育成长的重要读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看起来它应该归入神经科学理论专著的类别,但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吓人,这本书的确是一本普通人就能读懂的书。尤其是家长和老师,或者那些对从胎儿到婴幼儿的神经发育和行为方式充满兴趣的读者,一定会感到它极富启发。一般在讨论到婴幼儿的教育时,人们通常依赖的是平常的经验,津津乐道的多是某些成功的养育者或教育专家的令人艳羡的经验,或者是如洛克、卢梭这样一些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人类精英的教育假想。而这本书反复在提示我们,实际上发展到21世纪,人类对于从胎儿到婴幼儿的脑神经已经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拥有了诸多可以信赖的知识基础,我们完全有可能也非常有必要在这个领域重建最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帮助孩子成长。

    通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不停地涌出“相见恨晚”的感觉,可惜我女儿已经9岁多了。我不断地回忆起女儿6岁以前的时光,甚至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时不时会心一笑,但总是感觉有点遗憾,错过了对照着这本书进行观察和试验的时期了!不过,它还是极大地满足了我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心。

    因此,综合而言,我认为这本书可说是一本富有严谨的科学精神的育儿读本、通俗易懂的婴幼儿神经学专著、非常有启发的科普读物。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虽说“通俗易懂”,作者也时常跳出来跟读者幽默一把,书中也主要是以假想的育儿案例作为主要叙述线索,但通读这本书仍然需要相当的耐心和勇气。幸好这是一趟值得信赖的旅程,而且必将满载而归。

 

【附】
    举例来说,书中第三篇“两岁”中的第6章,在介绍两岁左右孩子“走动与参与”部分有这样两段描述:

    在艾米丽一岁的生日聚会上,尽管有几个孩子可以站起来或是试着走那么一两步,但多数的小客人还只能在地板上爬来爬去呢。如今他们都会走了。两岁的马修自己开门和上下楼,一只脚迈上去,另一只小脚跟了上来,一只小手扶着墙。斯蒂文已经可以踮着脚抓气球的线了。
    肌肉发育使得孩子们能够四处行走,这时大脑中枢也开始起作用了。即使在幼儿阶段,从大脑到手指的动作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信号是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传导而来的,这些轴突现在被髓磷脂的绝缘层包围着。髓磷脂能够消除旁边轴突的干扰,阻止“短路”的出现。这样有利于信号从运动神经元更加快速高效地传达到腿部肌肉。脊髓运动神经元效率的提高同时使括约肌和膀胱肌的自控成为可能,这样幼儿就学着上厕所了。女孩的髓鞘形成比男孩早,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为什么女孩比男孩早一些学会上厕所的原因。

    上面引述的两段大体可反映出这本书的讲述风格。第二段使用一连串的术语来描述的事实,用大白话说大体就是“两岁左右的幼儿一般可学着上厕所了,而女孩通常比男孩早一些学会”。第一段提到的几个孩子都是假想的,为了更具代表性,有男孩有女孩,也有几种典型脾气的孩子。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大概就是讲述孩子的脾气秉性的形成部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