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绵竹汉旺群新村仁爱学堂纪事(6月11日-7月5日)

(2008-07-03 20:30:35)
标签:

爱在中国行

四川

绵竹

汉旺

地震

帐篷学校

仁爱学堂

志愿者

教育

分类: 情系四川

    这是个帐篷学校的纪事,忠实地记录了一群志愿者在四川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其实有很多。我们记录在这里,只为纪念这段难忘的日子,那个难忘的地方,那群难忘的超级战友,还有那群超级可爱的孩子们。
    生活是那么美好,即使是地震,也无法令我们不快乐!

四川绵竹汉旺群新村仁爱学堂纪事(6月11日-7月5日)

 

【群新村仁爱学堂志愿者】

    曾经有许多志愿者为这个小小的学堂奔忙过,也曾经给孩子们上过课,一起做过活动。但前期的志愿者朋友我不太了解,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名姓。这里我只记下了6月11日后还在参加学堂活动的志愿者:

  • 萝卜探长,男,来自北京,儿童阅读推广人、红泥巴创始人。6月8日-14日、6月28日-7月5日,执教文化阅读、趣味数学。

  • 熊亮,男,来自北京,著名儿童插画家、散文作家。6月8日-14日,执教美术。

  • 覃明,男,来自上海,IT业白领。6月11日-19日,6月24日-7月5日,执教语文、英语、阅读。

  • 赵铁柱,男,来自北京,房地产业白领。6月11日-19日,执教地理。

  • 封宁,女,来自北京,大二学生。6月11日-19日,执教英语、数学。

  • 于小文,男,来自北京,大一学生。6月11日-22日,执教美术。

  • 阿甲,男,来自北京,儿童阅读推广人,红泥巴创始人。6月14日-28日,执教文化阅读、语文。

  • 林一苇,男,来自北京,童话作家、邮票收藏家。6月14日-28日,执教文化阅读、语文。

  • 戴细平,男,来自江西,旅游局职工、退伍军人(中尉)。6月14日-7月5日,执教军训、国防教育。

  • 张俊,男,来自江西,电信局职工、退伍军人(士官)。6月14日-7月5日,执教军训、国防教育。

  • 李燃,男,来自北京,大二学生。6月16日-19日,执教科普、英语。

  • 陈超,男,来自北京,著名音乐人,自由作曲。6月19日-28日,执教音乐。

  • 鞠星,男,来自北京,教师。6月24日-7月5日,执教语文。

  • 薛善兵,男,来自重庆,大三学生。6月26日-7月5日,执教美术、体育。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群新村仁爱学堂纪事总目(6月11日-7月5日)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65/object/1

6月11日(探长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68/object/11

6月12日(探长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69/object/11

6月13日(探长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78/object/0

6月14-15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88/object/0

6月16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3/object/0

6月17-18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5/object/0

6月19日(林一苇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6/object/0

6月20日(林一苇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7/object/0

6月21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9/object/0

6月22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00/object/0

6月23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01/object/0

6月24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03/object/0

6月25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05/object/0

6月26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11/object/0

6月27日(阿甲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12/object/17

6月28日(阿甲、探长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13/object/1

6月29日(探长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14/object/8

6月30日-7月1日(探长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721/object/0

7月2日(探长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6/object/1

7月3日(探长记)

http://www.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5/2696/object/1
7月4-5日(探长记)

 

【缘起——阿甲补记】

    群新村是汉旺镇的一个山村,据说现在是镇里人口最多的一个,共有2812人。不过你在地图上也许还找不到它,因为它不久前还叫“泉新村”,最近刚刚与另一个村庄合并为“群新村”。群新村隶属于汉旺镇,在绵竹市,隶属德阳市。如果说全了就是:中国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汉旺镇群新村

    这个村庄所处的位置属于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区。直到现在,还时不时能感受到余震,听到附近山体滑坡的声音。

    据介绍,最早一批来到汉旺镇群新村的志愿者是“中华之心”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是5月21日来的。这支在地震救援中自由组合而成的服务队在医疗救助和配合部队突击方面贡献突出。5月底,他们应村支书周书记的委托,开始在村里筹办临时的帐篷学校。这一段故事记于另一篇文章中(《“中华之心”志愿者服务团队特辑》:链接自仁爱慈善基金会网站)

    经过几天的协调和共同努力,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从这支光荣的志愿者服务队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创办了这所群新村“仁爱学堂”。同样也经过了一些周折,最后学堂搬进了一片小树林。那是两户村民的地,两家人慷慨借出了这块宝地。虽然林子里很潮湿,杂草丛生,但在炎炎夏季,林子里面足够凉快。这一段故事也有一篇文章记载(《竹林深处的仁爱学堂》:链接自仁爱慈善基金会网站)

    我以仁爱基金会的志愿者身份在5月31日、6月1日两天去了群新村。6月1日下午还参加了和孩子们的联欢活动,我给低年级的孩子们讲了《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他们的聪明劲儿和强烈的反应让我有些惊讶。那天的经历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再来。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因为当时群新村的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仁爱慈善基金会还无法派驻长期义工(相当于工作人员),所以对于是否能在这个学堂持续开展工作还没有把握。我向基金会承诺,我们来组建一支志愿者老师队伍,把学堂坚持办下去。

    6月3日,我从四川回到北京。在与萝卜探长详细商讨后,决定组成两人一组的小分队,轮流过去。

    6月6日,第一支小分队——萝卜探长和熊亮出发了。

    6月7日,萝卜探长和熊亮跟随仁爱基金会赴都江堰学堂支教。

    6月8日,他们先来到绵竹体育中心仁爱学堂,然后到汉旺镇群新村学堂驻扎。当时学堂的条件还非常简陋。第一晚他们就赶上了大雨,在漫天的水中度过了一夜。

    最初,还有“中华之心”的几位志愿者和另外的志愿者老师,但后来都陆续离开,只有一位负责外围工作的小易留下来。

    6月11日中午,由成都“志愿者之家”推荐的四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志愿者抵达。他们是:覃明、赵铁柱、封宁、于小文。至此,群新村仁爱学堂的教学工作渐入正轨。

    6月12日晨,小易牵头创办的牛鼻村帐篷学校第一天开张。这个临时学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分流挤在一处的几个村子的学生。但牛鼻村学堂的条件一直不大理想,主要是安全条件和志愿者驻扎条件不理想,所以仁爱不敢向教育局承办这个学堂,志愿者老师只是代管此学堂的教学。

    6月13日,第二支小分队——阿甲和林一苇出发了。

    6月14日中午,阿甲和林一苇来到群新村仁爱学堂,萝卜探长和熊亮回京休整。

    6月28日中午,休整后的萝卜探长再次来到群新村,替换阿甲和林一苇。

    鉴于8月1日孩子们将要复课,学堂也完成了此阶段的使命,尊重当地教育局的安排,我们决定于7月5日全体撤离。学堂的物资该还的就还,但努力留下一个小小的公益图书室,由当地老乡临时校长熊英老师负责。

    学堂的日志将写到7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