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金庸给了我们一个中国的梦,对卢卡斯来说,他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来打造一个几千万年前的银河帝国,就是为了圆一个有关他的江湖的梦。在第二集《帝国反击战》里,卢克寻找约达的那一幕,就让人很自然联想到郭靖初遇周伯通的情景。环境很相似,一个在遥远的异星泥沼里,一个在桃花岛的山洞中,不同的是,卢克身边多了一个负责搞笑的阿图,相同的是,约达一开始的捣乱,隐瞒自己的身份,还有它教给卢克的远胜“左右互搏之术”的原力……有关拜师学艺的把戏,是中国传统侠客文化着力渲染的场景之一。往往是一个穷途末路的年轻人到来一个荒凉偏僻的所在——或者是个山洞,或者是一个山谷,总之是要与世隔绝。然后里面自然会隐着一个异人,他的身份多半便是传说中的顶尖高人,他在那里一守几十年就是为了等待你的出现。然后他会塞给你一本某某宝典或是真经,完成任务之后便很快死去……很显然,卢卡斯构思约达这个人物的时候,多半刚刚恶补完中国的武侠小说。而卢克的成长过程,是受了好几个人的影响。包括有奥比旺、约达以及他的父亲。这一点也符合武侠小说中大多数人的成长轨迹,很少有人是只拜了一个师父就成为一代宗师的,比如郭靖,比如段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换句话说,只有一个师父的人,人格和专业技能上很容易不健全,比如中原的那些名门正派,严格维持着师道的尊严,结果成了金庸笔下的反面教材,反倒是魔教中人,均衡吸收各方面的养分,最后能集大成于一身。而阿纳金最后是怎么走向黑暗面的?奥比旺是怎样对他失去控制的?在没看到最后一集之前,我不敢下一个结论,不过我想这肯定是他只师从于奥比旺一人有关。小说里是这样,现实中也是如此。早些年的霍元甲,后来的李小龙,不都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么?
身世
有关身世,也是鉴别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因素。郭靖是郭啸天的后裔,萧峰是辽国贵族兼武林高手的儿子,还有大理国世子段誉、少林方丈之子虚竹……而《星球大战》里面,卢克为什么受到奥比旺的青睐?为什么他的身上会有如此强烈的原力?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是阿纳金,后来的黑武士维达的儿子,是衔银匙出生的幸运儿。等我们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发现有很熟悉的记忆涌现。没错,卢克就是杨过的翻版,他们都要在集体避免被黑暗势力引诱的同时,还同时拥有一双恶贯满盈的老爸。而郁郁而终的娜塔丽-波特曼就是穆念慈的银河帝国版。那阿纳金呢?为什么卢卡斯给了阿纳金一个这样平凡的身世?这一点我开始没想明白,后来我顿悟了——这肯定是在给拍《星战前传》的前传设一个伏笔。阿纳金命运多舛的母亲,肯定还有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恋情,这段恋情又会牵扯出什么样的大人物,什么样的原力高手,就肯定是更为遥远的事情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在《星球大战》的终结篇中看到有关这一问题的暗示。
硬伤之速度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固然精彩,可是它从逻辑上来说有很多硬伤。比如说那些行走江湖的侠客们,从来不用考虑赚钱的问题,尤其是古龙的小说里,那些动辄掏出几万两银票的阔老,放在今天肯定会被安一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罪名。从很大的程度上,江湖是虚构的,是理想化的,和《星球大战》一样,都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要虚构这样一个庞大的世界,固然是卢卡斯这样的天才也难免会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比如说在银河帝国里,速度最快的飞船是“千年隼”号,可是它的速度是多少?1.5倍光速。从银河系的这一头,到另一头的距离是多少光年?算了,这个数字太多可怕,那就让我们推算一下任意两颗恒星间的距离。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α星,距离是4.3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驾驶那艘银河系史上速度最快的“千年隼”号做星际旅行的话,出发3年后才发现第一个星系出现在茫茫太空之中的情况,还是属于十分幸运的——银河中的恒星又何止万亿?约达活了九百年,看似很长,然而在拥有九百年寿命的人生命中,能有几个三年?更何况在《星球大战》里我们通常看到的情形是:一个杰迪武士只身跃上一艘只有一个座位,连厕所都没有的太空船,在下一个镜头里,人家已经精神抖擞地抵达了银河系边缘,就好象我们打车赶一个饭局一样。这次旅行他用了多长时间?这是个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问题,可是卢卡斯没有给我们答案,我也一直很善解人意地觉得,在这样的细节上过于深究,实在是不够厚道。可是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答,我心中的那个疙瘩也始终无法消除。
硬伤之武器
还有武器问题。知道海湾战争的人都知道,现代战争,是高科技的战争,一颗精确制导炸弹,就可以摧毁一座桥梁。对于空战来说,早就已经进入了超视距攻击的时代,一枚不死鸟远程空空导演的攻击范围在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而美国的战斧巡航导演的攻击距离,更是可以超过一千公里,你连对手的影子都见不到。而在《星球大战》里面,我们看到的是无数的士兵拿着冲锋枪和机器对抗,是一架架战斗机依靠原始机动性用激光炮互博,感觉像是拍《拯救大兵瑞恩》或《壮志凌云》。这样的场面也同时出现在《星河战队》里,血肉之躯的人类士兵,在异星的土地上拿着冲锋枪和凶悍的怪兽肉搏。据说这种处理遭遇了很多专家的质疑,把他们的话翻译成中国话,就是三个字:“至于吗?”或许是卢卡斯太过大牌的缘故,也可能是美国人民对《星球大战》的感情太过深厚的缘故,我没见过有较真的美国人对这些问题提出质疑。最后我要说的问题,是有关光剑的。不能不承认的是,作为原力的象征,光剑这武器酷到极点,特别是在巨大的死星内部,卢克和黑武士在黑暗中对决的时候,给人的视觉快感是巨大的。但是用一把剑去对抗激光枪,怎么想都有以卵击石的意思:这和义和团有什么区别??打过架的人都知道,那种用暗器伤人的感觉,远不如拳拳到肉来的过瘾。从这一点来看,“手刃仇敌”一直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你用一粒子弹结果一个敌人,和你用大刀砍下敌人的头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我认为,那把代表了原力的激光剑,就是银河帝国的尚方宝剑,就是杰迪武士的免死金牌,不怪杰迪武士到哪都背着这玩意,它就象征着社会地位,代表着无上的正义。讲了这么多硬伤,可以归纳出一点,那就是:卢卡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效果,而不得不牺牲逻辑上的合理性。在《星球大战》终结篇到来之际,我不知道能不能等到解决这些硬伤的希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正因为有这么多不合理的硬伤的存在,《星球大战》系列才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