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记0513流水帐

(2007-05-14 00:57:33)
分类: 笔记
先说说昨天的麻将。
在整个晚上,我们几个打麻将的人一直在不停的抱怨,抱怨这种“缺一门”的麻将规则是如何地不人道,是如何地摧残麻将选手的身心,估计真要打到第二天早上,我们几个就可以直接去参加残运会了。结果,四个人一边抱怨,一边打了一晚上。
一直很喜欢这样的情景:有的人说平时都是打五十块一炮的麻将,有的人说一输就是几千……一边说着这些话,四个人一边迫不及待地在麻将桌四周坐定,热切地打起十块钱一炮的小麻将,一打就是一宿。
中间有段时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边民从麻将桌上蒸发了,四人麻将几乎变成了倪涛和老姚对我围剿的三人斗地主。边民的肉体还在,但是只会机械地伸手码牌、出牌,和牌和放炮这些属于正常人类的技能和他都已经没什么联系了。每过一段时间,我就扭过头去,确认一下边民依然还跷着腿坐在那里,依然不说话,似笑非笑,半梦半醒,唇上燃尽的烟灰雪花一般落在他蓝色的中山装上,把他一点点掩埋了起来。
关于倪涛,我和他在端起酒杯的前两分钟就已经全都肉麻地互相恭维了一个够。倪涛输的钱和我差不多,所以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在那天的麻将桌上,他打麻将绝不是最臭的一个。如果非要说有实质性的赞美话,那我就只能说:倪涛的普通话说得真的是很标准……
关于老姚,就更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我在这里只想说一句:老姚,以后打麻将前,我再也不会借钱给你了。
再说今天。这两天我接待了太多的客人。整个五一期间,我深居简出,一个礼拜的时间里面对面和人说话不超过十句。五一刚过,不过两天的时间,似乎我在昆明认识的所有人都同时冒了出来。我花费了整个五一黄金周的时间,心满意足地准备迎接这个世界上不再有一个人记得我的时代来临,就象小时候看的《铁臂阿童木》里能量即将耗尽的小阿童木那样,“一个人静静地待在这无人打搅的高原”,终此一生。
结果简内的一个诗歌朗诵会,黎小桃的一个签售会,一次两会就把事情给搅黄了。人和人之间亲密接触的时间一长,连衣服都会变得臭烘烘的。从新知出来,我用孤独来洗涤自己的灵魂和衣服上的烟味。我一个人在圆西路买生活片,我响应陈经济的号召,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弱智到极点的《蜘蛛侠》,我甚至一个人吃自助餐……
吃自助餐的时候,我环顾整个好伦哥,终于确定一个人来吃饭的只有我。于是我很感慨地想起当年我和龚总来这里吃的时候,一边吃一边很没素质地嘲笑那个落单的女人:你看你看,一个人来吃也,还坐在窗边也,你看她一个人吃饭的背影好象一条狗哎……
现在轮到我一个人吃,全餐厅的狗都来嘲笑我了。一个人吃饭确实很不容易,离开桌子上趟厕所就能让敬业的服务员紧张半天:谁知道他是不是准备跳墙?连个扣押的人质都没有。吃先付帐的自助餐虽不至有这样的危机,但是离开桌子的时候心里也有点打鼓,生怕一转身的功夫服务员就把好不容易抢来的炸鸡翅给当垃圾处理掉。
不知道为什么昆明人在自助餐厅里对炸鸡翅情有独钟。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对鸡翅膀的这种吃法产生了一定兴趣。可问题是这种珍贵的食物经常会断档,当你端着沉重的盘子披荆斩棘挤到鸡翅膀前时,本应该在那里的鸡翅膀已经没有了。这种情况一多,未免影响胃口。后来我发现了鸡翅膀出现的讯号,那就是当周围的人出现喧哗的时候。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打架,二是鸡翅膀的出现。当然了,谁会在自助餐厅里打架呢?所以……
中午在新知,一个大的惊喜就是秋月。好不容易挤到合老师和潘老师这两大美女中间,就看见一个有着国际流行的小麦肤色,头发染成黄色的女孩跑过来,一手指着我,一手捂着嘴歇斯底里的笑,几乎要背过气去……我很礼貌地问她:请问要救护车么?请问要人工呼吸么?她便抱着我的腿凄楚地一迭声喊着:老张老张,我是秋月呀……
我当时想说的只有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哦,天那。
过一会包倬走过来,若无其事地站在我身边,我忙给他们互相介绍:同志们都见过了吗?两个人很平静地点头。过一会,我和包倬聊天的时候说道:刚才秋月跟我说……包倬便很奇怪的四处张望,喃喃说道:我没见到今天秋月来了呀……轮到我很奇怪地看着他了:刚才那个女孩子就是她啊。包倬接下来的表情告诉我,打死他也不信,他认为是他多年前的一个女朋友。然后他就很激动地跑到秋月那边去,一会功夫便捂着心口跑了回来:哦,天那,你打死我吧。
然后我就看见DSSB最敬业的闫老师目不斜视地径直朝秋月走去,祭出麦克风,一本正经地打算开始采访她。我猜闫老师当时的问题多半是:这位同学你上几年级了,欢迎你到新知玩,DSSB请你吃米线,这里有彩龙中国没有的蓝天白云……什么,你真的是彩龙中国的秋月?哦,天那。
关于小桃的签售,我想说,情况还是很不错的,见到了久违的浅工——浅工,通宵上网查人家老底是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哦,我以前写的东西是少妇不宜的。买书的人也不少,只是有一点很不明白: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拍照的?似乎从中旅在第一个黄金周推出欧洲5日游7个国家之后,随时随地举着相机拍照已经成了一种身份的标志,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到昆明的新知图书城都能见到各种神情庄重,拿着照相机像尊雕塑一样在那里对焦的中国人民。
十亿人民五亿摄,还有五亿在写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