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笔记 |
这篇书评,只我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得出的,因此,基本上都是在挑刺。
如果是给普通读者看的,就要保证在思维上所做的跳跃不能太大。比如说,为什么绿色HB铅笔和红色荧光笔调换一下位置就能启发想象力?我敢肯定的是,绝大多数读者都对这种调换所发挥的威力缺少想象的能力。这缺少一种逻辑上的支持,尤其是这样的处理在文章一开头出现,很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疲倦。
类似的情况还存在,比如说“我以出人意料的高分考上了一个重点大学。”结合上下文,我觉得这个出人意料写得太过简单了,这本来是一个很富于戏剧性的变化,我觉得在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变化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如果可以的话,即使作为一个读者,我也希望作者能在这种变化的描写上多花一点笔墨。这就好比写一篇悬疑小说,如果不看过程单看开头和结尾的话,结果很可能出乎人们的意料,甚至和一开始自相矛盾,但是它的魅力,和解释为什么调换绿色HB铅笔和红色荧光笔就能激发想象力一样,就在于过程。这个过程我觉得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提出问题和解决悬念,造成小说叙述节奏上的变化,达到一张一弛的效果。二个是尽可能写得有趣一些,或者说换成一种较为轻松的笔调,这样能够让读者产生阅读快感和对主人公的亲切感,说到底,这两点是支持读者看下去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说,文中“老师不能把握我究竟怎么想,因此她不确定我的成绩什么时候是可信的,什么时候是稳定的,她不知道我下一次成绩会是多少,就算我有九十九次都是一百分,她也不确定第一百次的时候我会是多少分,她希望自己能够确定,但是她不能。”这样的叙述我觉得有点过于罗嗦了,这样的处理一多,加上思维跳跃性过大,细节上稍显粗糙,普通读者很容易就会丧失掉看下去的耐心。
最近我在看卡内蒂的自传体小说《获救之舌》。我觉得这本书的开头和你的这个小说很相似,不过他的第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我幼年时期的回忆淹没于一片红色之中。一位姑娘抱着我走出家门,我面前的地板是红色的,从左边走下去的楼梯也是红色的。”然后他向我们简短讲述了一个小孩为什么沉默了十年的故事,统共不过几百字的篇幅,语言流畅通俗,这便构成了这部庞大的自传的第一章。
把你的这个小说开头“经过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一个心得:自闭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一种选择。”和卡内蒂的相比,很明显可以看出,你们在第一句话都想营造出一种氛围,一种可以笼罩你们整个童年的氛围。卡内蒂选择了红色,而你选择了自闭症。红色更通俗,更易于想象,即使是一个素质不高的读者,也能饶有兴趣地看下去。而自闭症这个意象,明显有点阳春白雪了,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么写就不可以,我觉得自闭症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应该可以起到很独到的效果,因为读者对于这样一种病症缺乏了解,俗话说画鬼易,画狗难,自闭症是能够给作者和读者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创作和想象空间的。但是你对于自闭症的描写有些平了,这导致主人公的形象并没有浮现在读者眼前。
后面初恋的情节开始出现对话,我感觉这对话来得迟了一点,前面的很多作者单方面的叙述,其实都可以用对话来进行的,比如作者和家长的对话,以及和老师的对话。你和L的对话开始让笔调变得轻松,一开始显得稍有些紧的想象也灵活了不少,比如那个她邀请你去她的了望孔的比喻,就很精彩。不过我觉得对于这段初恋,你应该是可以写得更精彩的,只不过受你这个略有些沉重的开头的影响,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
从我对你的了解,以及从你和卡内蒂对于开头的处理可以看出,你有成为大师的潜质,你比大师们缺少的是,轻松,流畅,在这背后的更深一层的原因,或许是自信。还有,或许是还没有进入状态的原因,也或许是你太想描绘你的童年的原因,你的这个一万字的开头在我看来,写得过于凝重了,这也是我写这篇书评的原因,我上一次这么认真的写一篇书评,还是给无双写的。你的这个小说和她的《在南方》都是很真诚的,这个世界上真诚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我很希望你把它写完。不过我目前的建议是,建议你重写这个开头,多使用对话,多添加细节,尽量让表述简短一些。重写的字数不用多,就是有关自闭症的这个部分,这一部分的作用,其实就是让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文章尽早进入一个理想的节奏。
好拉,完成了任务,我去看斯诺克的决赛拉。
如果是给普通读者看的,就要保证在思维上所做的跳跃不能太大。比如说,为什么绿色HB铅笔和红色荧光笔调换一下位置就能启发想象力?我敢肯定的是,绝大多数读者都对这种调换所发挥的威力缺少想象的能力。这缺少一种逻辑上的支持,尤其是这样的处理在文章一开头出现,很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疲倦。
类似的情况还存在,比如说“我以出人意料的高分考上了一个重点大学。”结合上下文,我觉得这个出人意料写得太过简单了,这本来是一个很富于戏剧性的变化,我觉得在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变化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如果可以的话,即使作为一个读者,我也希望作者能在这种变化的描写上多花一点笔墨。这就好比写一篇悬疑小说,如果不看过程单看开头和结尾的话,结果很可能出乎人们的意料,甚至和一开始自相矛盾,但是它的魅力,和解释为什么调换绿色HB铅笔和红色荧光笔就能激发想象力一样,就在于过程。这个过程我觉得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提出问题和解决悬念,造成小说叙述节奏上的变化,达到一张一弛的效果。二个是尽可能写得有趣一些,或者说换成一种较为轻松的笔调,这样能够让读者产生阅读快感和对主人公的亲切感,说到底,这两点是支持读者看下去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说,文中“老师不能把握我究竟怎么想,因此她不确定我的成绩什么时候是可信的,什么时候是稳定的,她不知道我下一次成绩会是多少,就算我有九十九次都是一百分,她也不确定第一百次的时候我会是多少分,她希望自己能够确定,但是她不能。”这样的叙述我觉得有点过于罗嗦了,这样的处理一多,加上思维跳跃性过大,细节上稍显粗糙,普通读者很容易就会丧失掉看下去的耐心。
最近我在看卡内蒂的自传体小说《获救之舌》。我觉得这本书的开头和你的这个小说很相似,不过他的第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我幼年时期的回忆淹没于一片红色之中。一位姑娘抱着我走出家门,我面前的地板是红色的,从左边走下去的楼梯也是红色的。”然后他向我们简短讲述了一个小孩为什么沉默了十年的故事,统共不过几百字的篇幅,语言流畅通俗,这便构成了这部庞大的自传的第一章。
把你的这个小说开头“经过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一个心得:自闭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一种选择。”和卡内蒂的相比,很明显可以看出,你们在第一句话都想营造出一种氛围,一种可以笼罩你们整个童年的氛围。卡内蒂选择了红色,而你选择了自闭症。红色更通俗,更易于想象,即使是一个素质不高的读者,也能饶有兴趣地看下去。而自闭症这个意象,明显有点阳春白雪了,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么写就不可以,我觉得自闭症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应该可以起到很独到的效果,因为读者对于这样一种病症缺乏了解,俗话说画鬼易,画狗难,自闭症是能够给作者和读者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创作和想象空间的。但是你对于自闭症的描写有些平了,这导致主人公的形象并没有浮现在读者眼前。
后面初恋的情节开始出现对话,我感觉这对话来得迟了一点,前面的很多作者单方面的叙述,其实都可以用对话来进行的,比如作者和家长的对话,以及和老师的对话。你和L的对话开始让笔调变得轻松,一开始显得稍有些紧的想象也灵活了不少,比如那个她邀请你去她的了望孔的比喻,就很精彩。不过我觉得对于这段初恋,你应该是可以写得更精彩的,只不过受你这个略有些沉重的开头的影响,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
从我对你的了解,以及从你和卡内蒂对于开头的处理可以看出,你有成为大师的潜质,你比大师们缺少的是,轻松,流畅,在这背后的更深一层的原因,或许是自信。还有,或许是还没有进入状态的原因,也或许是你太想描绘你的童年的原因,你的这个一万字的开头在我看来,写得过于凝重了,这也是我写这篇书评的原因,我上一次这么认真的写一篇书评,还是给无双写的。你的这个小说和她的《在南方》都是很真诚的,这个世界上真诚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我很希望你把它写完。不过我目前的建议是,建议你重写这个开头,多使用对话,多添加细节,尽量让表述简短一些。重写的字数不用多,就是有关自闭症的这个部分,这一部分的作用,其实就是让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文章尽早进入一个理想的节奏。
好拉,完成了任务,我去看斯诺克的决赛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