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贴一篇旧文:割断绳子的是谁?

(2006-05-29 00:07:57)
分类: 影评

  1、剧情
   这部去年年度最佳记录片讲得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两个人去爬山,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其中一个摔断了腿,而且掉下了峭壁,和另一个人只靠一根绳子维系着。另一个人在想尽了一切办法之后,万般无奈,只好割断了绳子,任由同伴坠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冰洞。摔下去的这个人断了一条腿,被卡在一个深不见底的冰洞里,没有水,没有人会来搭救,甚至他自己都已经相信他难逃一死……可是他最终在第七天爬回到同伴的身边。《冰峰168小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七天时间里的故事。
  2、你死我活的选择
   这是一部记录片,它是根据一部记实文学作品改编的记录片,片中两个主人公都确有其人,而割断绳子的那一个,事后遭到英国登山协会的强烈谴责。谴责的原因出于这样一个原则: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都没有权利为了自己的生命而要求别人放弃生命。事实上也是如此:割断绳子的那个人,并没有征得对方的同意。这样的话的确很难说出口:为了我们两个,你能不能大方一点?这大方的代价,是以丧失生存的保障为前提的,一条绳子就好象是一把悬在两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宝剑:我们俩既然不能一同走出这险恶的冰川,那至少请让我活着回去吧。
  3、文艺作品中的审判
   杰克.伦敦有一篇小说叫《热爱生命》。小说的情节和这个真实的故事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小说里抛弃崴了脚的同伴的那个人,最终死在了茫茫的冰原上面,而现实中在冰峰上遇险的两个人,都活了下来。艺术作品中的谴责,和现实是两回事,有很多可以在纸上分辨出来的善恶,往往会在现实中面临两难的尴尬。艺术作品中有关这种道德判断在潜意识中的处理,可以说比比皆是。在《后天》里,出现了和这部记录片里一模一样的局面,而被挂在绳子下面的人选择了自己割断绳子。尽管导演让男主角在面对这一场面时,采取的是制止的态度,可是我们都很清楚:这是唯一的选择,而男主角面对同伴所做的牺牲表示出来的伤心,顶多只是做出来的一种姿态,除非他认为两个人一起死去的结果更好一点。前年美国的一部畅销小说《暗夜》,其中也有登山者为了不让大家一起死去,而采取了割断绳索的场景。而割断绳索的那个人,事后采取了和《冰峰168小时》里主人公不一样的善后措施:他伪装了现场,把刀子藏在峭壁之上,将被割断的绳头处理成被磨断的假象。这样一来,虽然他在事后被质疑,但那些道德法官们并没有证据。但是这直接造成了该男主角一步步堕落,直至杀人的后果。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虽然他割断绳索的举动,从逻辑上来说并没有错,但是他已经被作者和观众在潜意识里判处了有罪,他此后的一切行为都是以这在绳子上的一刀作为一个起点而进行的。
  4、虚构的感动
   在中国的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比如说这个片子里的两个主人公,被中国导演拿来处理的话,肯定是一个在悬崖下大喊:别管我,而另一个则在上面吼着:我背也要把你背回去!!最后的结局,必定是两个人历尽千辛万苦一起回到了营地,而营地里则是早已等候多时的各路亲朋好友,如果主人公够级别的话,可能还会有当地的领导。这样的场景出现一次两次,还是可以感动人的,可是一多就不免让人生疑:人类总是可以战胜大自然吗?真实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是不是也像这些善良的观众一样容易被主人公高尚的品格所感动呢?从国内的文艺作品到好莱坞的大片,这些主流的处理方法都依附于塑造英雄的理想主义和惩恶扬善的原则之下,善与恶在电影和小说里,总是可以如此轻易地就划分清楚。可是在现实里,我们所要做的,往往不是当英雄,而是怎样才能活下去。这或许并不能让人感动,可却更像是发生在我们所熟悉的这个世界上的故事,而不会成为一个童话。
  5、善与恶的界限
   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我想这是一个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无数的教科书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好人总是不怕死的,在面对民族大义和各种原则的时候,他不习惯妥协,喜欢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而坏人总是在最后关头抱住死神的大腿痛哭流涕:放了我吧,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未成年幼儿……理由有很多种,但大都离不开贪生怕死的套路。好象求生这件事情本身,就足可以支持我们对一个人做出道德上的审判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动机有很多,有的人是为了一日三餐,有的人是为了拯救全人类,我觉得既然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那这个法律上的平等,就并没有考虑道德上的因素。一个人可以为了拯救同伴而同归于尽,那他为什么不可以把生命留给家中需要他的妻子和儿女?你不能因为一个人怕死,就判他有罪,你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不能给你以廉价的感动,就否定他求生的权利。最起码,善与恶的界限不能这样不负责任地划分。
  6、记录片的魅力
   我想记录片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魅力,我想正是因为它基本上反映了一个不事雕琢的真实世界。它撕去一切虚假的伪装,让我们透过浮浅而模式化的感动,进而思考一些更为深刻,涉及到人性最深处的那些东西。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如同电影一样美好吗,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吗?我想这个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问题是如果换成是你被挂在绳子上,无论是在绳子的哪一头,你都得面临一个现实的选择:在这条绳子失去存在的意义之前,割断绳子的那一刀,该由谁来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