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10倍PE以下投资才合理的一些理据
(2014-10-16 11:26:42)
标签:
转载 |
分类: 投资文摘 |
市场估值水平多高算比较合理?一般而言,投资者期望达到的股市回报应该等于市场的无风险回报(以长期国债收益率5%替代)加上风险溢价。一般认为,新兴市场总体的风险溢价应该高于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而美国过去100年平均的风险溢价水平大约是3%。假设中国的风险溢价和美国接近,也是3%,则中国股市投资者能够得到的合理回报应该是5%+3%=8%,折换成市盈率是12.5倍。
不过,上述计算的前提是上市公司把所有的利润都分给了投资者,这显然不符合现实。而根据目前上市公司的分红大约为其净利润20-40%的现状,大致估算只有当估值远低于10倍时,投资者才有可能得到8%的投资回报。
-------------------------------------
发件人: 幽兰逢春
发送时间:2012年1月30日
7:36
收件人:
'1@1.COM'
主题:
A股跌到10倍PE以下才正常的一些理据
成熟市场的美国股市,香港股市,业绩比较真实情况下的市盈率一般在8~10倍,业绩普遍作假的中国股市为何要高到70倍?有人辩解说中国是新兴国家,经济高增长,这个不假,但是高增长到每个股,是否普遍存在?看过去5~10年,2300只个股中高增长的个股恐怕不到1%,万科、三一、茅台等是高增长典型代表,而负高增长却普遍存在,为何要给高市盈率?折价交易才正常呀
创业板是典型的高风险/小公司,在香港一般是折价交易(在净资产上打个8折5折3折的),投资者给5~8倍市盈率估值,A股创业板给12倍是否可以?目前创业板600多点/40倍,再跌70%/也就是跌倒200点以下才正常。
看个股是否有长期投资价值,市盈率是最有代表的指标之一,而不是看每股绝对盈利。看市盈率,不是看静态的,而是看动态的,看未来一年/二年/三年的,如果无法计算出未来确定性比较高的公司业绩,那最好不要进入股市或者这类股票最好不要光顾,例如有色金属、水泥等。计算市盈率,要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业绩【非经常性损益指的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等等。非经常性损益可正可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比基本每股收益更能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
美国股市1880年至2006年近130年间每年平均的市盈率——
首先说明:如果用某只股票过去10年平均的市盈率去预测该股票未来20年年均的投资报酬率,不难发现,美国股市1890年至1985年间的100年的样本期间——如果过去10年平均的市盈率为10倍左右时,该股票在未来20年间年平均投资回报率约为8%;如果过去10年平均的市盈率为20倍左右时,该股票在未来20年间年平均投资回报率约为3%,很低吧?不如银行利息。
第一,1880年至2006年整个样本期间,美国股市长期平均的市盈率约为12倍,股民长期平均的报酬率约为9%
第二,在上述样本期间,5倍左右的市盈率为股市底部。股市顶部的市盈率在20倍至40倍不等。如果市盈率远高于10倍这一理论水平,即意味着股市有估值泡沫。就美国的情况来看,1880年至2006年,美国股市出现了几次明显的泡沫:
●第一次泡沫出现在1901年,平均市盈率约25倍,股市出现明显顶部。接下来是第一次股灾,市盈率在未来20年逐渐跌至5倍的低谷。
●第二次泡沫出现在1929年,平均市盈率30倍左右,接下来是1929~1933年大萧条,市盈率跌至1933年的5倍左右。
●第三次泡沫出现在1966年,平均市盈率约为20倍,在未来16年间,又是一次长长的熊市,市盈率跌至1982年的5倍左右。
●第四次泡沫出现在2000年,即著名的互联网泡沫。市盈率疯狂地上升至44倍,比A股70倍也低很多呀,接下来的股灾中,市盈率下跌至2005年的12倍。
正如同俗语所云:"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正如同地心引力一样,股市的地心引力大约在市盈率10余倍这一水平上,偏离这一水平,终究要逐步回归这一水平。
理解了市盈率这一指标,就可以回答当前A股市场是否存在估值泡沫这一问题了。即使经历了跌跌不休的2011年,至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公司平均的市盈率为81.16倍(这个是所有股票简单平均数据,比较真实,不是加权的,加权不具代表性),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的市盈率分别为108.76(含亏损的、微利的)、44.02和51.13倍。A股公司市盈率的中间水平为29.26倍,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的市盈率分别为27.42、29.38和36.48倍。与美国这一成熟市场比较,即使在下跌了整整几年后,A股市场仍然存在非常明显的估值泡沫。
估值泡沫无非意味着:
第一,
第二,
第三,
不消除A股估值高的深层次原因,寄希望于增量资金救市,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