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学习体会(关于会计数字)
(2012-12-27 17:32:23)
标签:
巴菲特价值投资学习体会致股东的信杂谈 |
分类: 巴菲特研究 |
原文摘录:
不是在批评会计原则,事实上,我们也没有能力再建立一套更好的制度,我们只是要告诉所有的经营阶层与投资大众,会计数字只是企业评价的起点而非终点。
抱朴阿素体会:
巴老讲这句话的背景是:他认为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帐列盈余有时并不能反映所投资公司的未分配盈余,但巴老提出的这个观点很重要,即:会计数字只是企业评价的起点而非终点。我在这里想更进一步,即:财务报表分析也仅是企业评价的开始而非结束。
原文摘录:
市场就像老天爷一样,往往会帮助那些自助的人,但与老天爷不一样的地方是,祂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对投资人来说,买进的价格太高将抵销这家绩优企业未来十年亮丽的发展所带来的效应。
抱朴阿素体会:
我看到身边有太多的人,平时不学习,不研究,就想在股市赚大钱,我觉得这真是异想天开。我们往往把股票投资看得过于简单,以至于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对股票投资侃侃而谈,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学过医的人,可以跟你谈如何给病人做脑颅手术。我也见过太多的人,上万元买一只股票的速度远远超过几百元买一件衣服的速度。这是不是巴老讲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多年前我初入股市,只投入区区几千元,有朋友批我太谨慎,说拿那点本钱还能指望在股市发财?我没有批驳,但心里在说:“股市不是一个慈善机构,你以为谁到这个市场都能轻易赚钱?”刚入市时,我确实也有过一夜暴富的想法,但天生谨慎的性格使我感到:在这个市场上没有至少三五年的磨炼,别指望能真正赚钱,一开始即投入巨额资金,无异于交高额学费。多年来,我不知看过多少投资大师的经典,钻研过多少本财会书籍,做了多少读书摘录,在股市实战中摸索过多少种投资方法,直到今天,我还是不敢说自己未来能在这个市场真正赚到钱。而且我也日益感到,这个市场并不是你努力了就能赚钱的地方。农民只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辛苦耕耘,来年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收获,但股市不是这样。股市不是你掌握了经济学知识就能赚钱,否则经济学家都发财了;股市不是你掌握了财务知识就能赚钱,否则会计学教授都发财了;股市不是你掌握了投资理念就能赚钱,否则哲学家都发财了……股市还有很多这样的“不是”。根本上说,投资股市,不仅需要你具备相应的知识及正确的理念,还需要你具有一些几乎是天生的人格特质,前者多数人容易做到,后者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可能正是意识到自己多多少少还具备一点后者的某些特征,自己才有足够的勇气在学习投资知识上下很大功夫。即使这样,我也知道人最难的是自知,总是容易对自己的水平估计过高,所以在我的投资组合里,有一部分是指数基金,尽管目前指数基金是我组合当中最不赚钱的一块。
原文摘录:
产业未来的获利性取决于现今而非过去竞争的特性,但许多经理人很难体认到这一点,不是只有将军才会战到最后一兵一卒,大部份的企业与投资分析都是后知后觉。
抱朴阿素体会:
投资分析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未来绝不会是过去简单的延续。以过去来判断未来,可以作为参考,但绝对不能作为唯一的指南。
原文摘录:
我们对具以下条件的公司有兴趣:
(1)鉅额交易(每年税后盈余至少有五百万美元)
(2)持续稳定获利(我们对有远景或具转机的公司没兴趣)
(3)高股东报酬率(并甚少举债)
(4)具备管理阶层(我们无法提供)
(5)简单的企业(若牵涉到太多高科技,我们弄不懂)
(6)合理的价格(在价格不确定前,我们不希望浪费自己与对方太多时间)
抱朴阿素体会:
巴老列出的感兴趣的企业的6个标准,除第一个不适合我们小股东外,其他五个标准都是我们价值投资应当遵循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