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华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学习体会(关于商誉)
(2012-12-28 17:08:43)
标签:
价值投资巴菲特学习体会致股东的信杂谈 |
分类: 巴菲特研究 |
原文摘录:
我们深信坦白对身为经营者的我们来说是有益的,因为一个在对外欺骗别人的人最后一定会把自己也给骗了。
抱朴阿素体会:
在对投资标的的选择当中,管理层评估是一项重要内容。如果管理层不诚信,则这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就会让人生疑,投资人将难以对财务报表的分析结果产生足够的信心。管理层的不诚信,也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这样的企业,除非有特别强烈的证据表明这家企业其他方面都非常好,我对这样的企业一般敬而远之。反之,一家企业管理层声誉极佳,企业业绩从财务报表上来看也非常不错,其它方面哪怕稍逊一点,我还是愿意轻仓买一点。事实上,在我目前的持仓中,就有一家这样的企业,买它的主要理由就是非常信任企业老板。我的持仓比例尽管不大,但其股票涨得很好。
原文摘录:
我们从未把单一年度的数字表现看得太认真,毕竟没有什么道理要把企业反映盈余的期间与地球绕行太阳公转的週期划上等号,反而我们建议至少以五年为一週期来评断企业整体的表现,若五年平均利得要比美国企业平均来得差时,便要开始注意了。
抱朴阿素体会:
投资一家企业,应当更关注其长期竞争优势,而不是企业经营一时的得失。再好的企业,也有经营发生闪失的时候。像茅台这样的企业,也发生过总经理乔洪腐败事件,导致股价短期波动。最近的塑化剂事件又是一个例子。再差的企业,也有短期的利好,但我认为炒短期的题材、概念,长期来看得不偿失。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克服一夜暴富心理,是在股市安身立命的条件之一。研究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五年的财务资料分析我认为算是比较短的周期了。
我们之所以选择帐面价值(虽然不是所有情况皆如此)是因为它是衡量实质价值成长(这是真正重要的)的一种保守但合理的替代方式,它的好处是很容易去计算且不牵涉主观去衡量实质价值,但仍需强调这两者事实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判断股票价值的指标很多,最常用的就是PE、PB,PB(市净率)就涉及到帐面价值。不同行业,帐面价值的意义差别很大。钢铁行业的帐面价值可能远没有看起来那样值钱,但银行的帐面价值成长却比较接近实质价值成长。巴老对帐面价值与实质价值的定义是:帐面价值能够告诉你已经投入的,实质价值则是预计你能从中所获得的。我对帐面价值运用的体会是:只能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有着丰富土地资源的企业,由于土地的不断升值,其帐面价值可能会低估;一家投资股票的企业,在未实现资本利得之前,其所持有股票涨幅惊人,那么其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价值就可能低估。反之,一家固定资产比例很大的企业,其固定资产的清算价值很低,那么帐面价值可能就会高估。目前许多钢铁股价低于帐面价值,而酒类股价远高于其帐面价值,就很好地反映了市场的这一认识。这里讲的实质价值,就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对内在价值的评估我认为是投资股票最大的难题。
人们若非基于价值而买进股票,早晚也会基于相同原因卖掉股票。
抱朴阿素体会:
不基于价值买进股票,就是投机。投机操作的依据与投资在根本上是不一样的,买卖的时机自然也不一样。我初入市时也搞投机,发现只要是投机,就拿不住股票,涨了也害怕,跌了也害怕,根本的原因是心里没底。
巴老这里说的是商誉的来源。一家企业在出售的时候,能够比其净资产高,高出的部分就是商誉的价值。如果体现在会计报表上,就是会计商誉,收购时一次性付出,然后逐年摊销。但随着企业品牌、营销网络等护城河的不断加宽加深,其商誉的价值还可以不断增长,巴老把这种增值的商誉称为经济商誉。商誉是评价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
此段是对商誉价值的进一步深化说明。购买轻资产企业,必须的!
博主附言:经过近一年断断续续的阅读,终于把《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7—2012) 全部读完了,并把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段落摘录了下来。《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是巴菲特亲笔所写,最原汁原味地体现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是学习巴菲特投资理念 的第一手资料。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多体会与感慨。全部读完后,看到这么多摘录出来的精彩内容,就萌发了一个想法:结合这个摘录,定期写一点体会,与网上的 同仁分享,同时加深自己对巴菲特核心投资思想的认识。巴老的思想博大精深,自己的体会难免肤浅,有些涉及专业知识的地方,可能还会一知半解。我将陆陆续续 把自己的体会在网上发布,欢迎同仁批评指正,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