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外山 之 南禅寺和佛光寺

标签:
佛光寺南禅寺五台山山西旅游 |
分类: 心在旅途 |
五台山外山
◇清苦老财
http://s2/middle/586d299dt9dc9a1b38771&690之
很多年前去过五台山,云冈石窟、浑源悬空寺、应县木塔和五台山一线,很经典的旅游线路。但那时看得懵懵懂懂,每每回想起来都记不得很多精彩的场景。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后来,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了一些中国古建筑的知识,尤其梁思成、林徽因在战火纷飞地岁月艰难地寻找中国古建筑的故事令人感动。所以,一直想找机会去看看佛光寺、南禅寺,那些中国最古老的木建筑。
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已是尽人皆知。虽说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早在唐代就已经闻名了,然而,就古建筑来说,五台之台内寺庙大多明清乃至民国年间重建的。其实除了台内寺庙群以外,在五台之外,还散落着许许多多古老的寺庙。这些台外寺庙,分布广泛,远离台怀中心寺庙群,所以在灭佛运动以及战乱当中反倒得以保存,南禅寺、佛光寺这两座唐代木建筑就是这样留存至今的。
五台山的寺庙,大致可划分为台内寺庙和台外寺庙两大群落。位于东南西北中五台之内的称之为台内寺庙,包括台怀镇中心寺庙群、五个台顶的寺庙和其他分布在台内的寺庙。位于五台之外的分布在定襄、原平、五台、代县、繁峙诸县的寺庙叫做台外寺庙。五台山的寺庙据说鼎盛时期有200多座,1956年调查时发现有寺庙 124处,崔正森2003年出版《五台山六十八寺》介绍了现存的68座寺庙。
择一冬日,独自开车,再去五台山,一来再看看看台怀和台内的寺庙群,二来沿着台外转上一圈,看看台外那些古老的寺庙。我的线路是从河北阜平翻越长城岭进入山西,向南到五台县,先去看南禅寺和佛光寺,从西进山口进入五台山,逛五台山的台内寺庙,然后从北进山口出五台山,去寻找繁峙县境内的台外的三圣寺、公主寺、岩山寺,再经峨口回到五台县,看过延庆寺后,到定襄县去看洪福寺,最后经阜平回到北京。
http://s15/middle/586d299dt9dc9a46b31de&690之
图二 我此次寻访的台外寺庙分布情况,A点是五台山台怀镇核心区域
先说说台外的寺庙吧。
从北京出发走京石高速公路在涿州转昆高速公路到阜平,在阜平离开高速后翻越长城岭,翻山之后就是山西石咀,从石咀进南进山口到五台山只有二十余公里了。先不去五台山而是去五台县东冶镇看南禅寺。
一、南禅寺
当年梁思成根据敦煌的一幅壁画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佛光寺,首次发现了存世的唐代木建筑。但是,战事的扩大,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再继续寻找更古老的中国古代建筑,就这样一代建筑学宗师错过了南禅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山西文物普查的时候发现了南禅寺。这座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木建筑,比梁思成发现的佛光寺还早75年。虽然经历了数次灭佛和无数次地震,这座唐代木建筑居然屹立了1200多年,今天人们仍然有幸亲眼目睹1200年前的杰作,真乃奇迹。
南禅寺除了大殿保留的唐代原始风貌以外,殿内的塑像和佛坛也是唐代原物。佛坛上的塑像现有17尊,还有3尊已经毁损,只留下了木桩的痕迹。17尊塑像中既有佛祖,也有菩萨,还有天王和童子,个个色彩艳丽、表情生动,尤其是童子的天真表露无遗。佛坛的须弥座上的砖雕是唐代的古朴风格,雍容大气。
南禅寺西厢的殿堂是明代建筑,若是在其他地方,看见四五百年的明代建筑,已经足以令人激动了,在唐代的老大哥面前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南禅寺由于远离五台山台内寺庙群,所以很少有人来,冬季更是难得有人。寺庙的山门没有开,从东跨院进入寺内,不见人影,东厢房有一间房中伸出烟囱正冒着烟,挑开门帘,有意老大爷正在鼓捣他的取暖煤炉子。老大爷给我开了大殿的门,很尽责地跟着我,但他显然惦记着煤炉子,等我看完大殿内部,就匆忙回到东厢房,任由我在不大的院子里转悠。寺庙真的不大,院内建筑一目了然,可是我仍然不忍就那样匆忙离去,在冬日的阳光下,尽情地端详千年前的杰作,仿佛看见了古人们为了建筑这座寺庙而忙碌的身影。
离开南禅寺之前,老大爷告诉我经过阳白乡去佛光寺的路,这条路比我在地图上看的路好走很多。
http://s7/middle/586d299dt9dc99be56556&690之
http://s1/middle/586d299dt9dc99cd458d0&690之
图四 南禅寺大殿。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它的屋顶是中国古建筑最平缓的,是典型的唐代特征。
http://s1/middle/586d299dt9dc99d931ca0&690之
图五
http://s9/middle/586d299dt9dc99e11abd8&690之
图六
http://s11/middle/586d299dt9dc99e6aef3a&690之
图七 飞檐出挑硬朗,而舒展。
http://s13/middle/586d299dt9dc99ae478bc&690之
图八 西厢明代大殿前的明万历年的石碑,记载了重修南禅寺的事件。
http://s10/middle/586d299dt9df79a171589&690之
资料图片:普贤菩萨塑像。白象之上塑莲花座,巧妙
http://s16/middle/586d299dt9df799809c6f&690之
资料图片:胁侍菩萨之一
http://s8/middle/586d299dt9df79a8cda67&690之
资料图片:胁侍菩萨之二
二、佛光寺
自从了解了梁思成,就一直想看佛光寺。
从阳白乡到豆村都是很好的铺装公路,刚到豆村就看到了佛光寺的大招牌。不过,即使以前从豆村经西进山口进山的游客,也大多不会多绕5公里去看看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建筑,更何况自从忻州到五台山的高速公路通车以后,经过石咀从南进山口进五台山成了游客的首选,经过豆村的游客就更少了。
佛光寺据说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孝文帝是一个有佛缘的人,笃信佛法,很多佛教建筑都与他有关,此行后来所看的公主寺也与他密切相关。佛光寺现存的东大殿是唐代大中十年(858年)所建,距今也有1100多年了。
若是文学素养高的人看佛光寺,一定会从一个叫做宁公遇的女施主讲起,因为这座东大殿是她捐建的。在东大殿梁下的题记中有“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的字样,在大殿前的经幢的刻文中,又出现“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大中十一年十月建造”的字样。而且,在大殿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尊趺坐的等身小塑像,据说就是这位女施主。
而我看佛光寺,更多地是看大殿的建筑、殿内的塑像和壁画。
东大殿建在一个山坡之上,殿前有松柏掩映,进得山门并不能领略大殿的全貌,等到爬上一段很陡的台阶来到大殿之前,又只能看见大殿的局部,因为大殿很大,面宽有七间之多。“佛光真容禅院”的匾额苍劲有力。站在大殿前向外望去,群山环抱,风景独好。
殿内有唐代的彩塑35尊。佛像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佛像的背光也是泥塑,塑的非常精致。此前也曾看过宋代、金代、明代的泥塑,比起这些,唐代的塑像看上去更大气,每一处塑造得都精致,但不让人感觉到是刻意地显示雕塑技艺,而是塑像浑然一体,塑像的精致成为内在神韵的一种外在表达。
殿内佛像背面还有壁画,可惜佛像前面有防盗钢筋网隔着,不能看到后面。大殿前面的横梁之上还有小幅的绘画,也很精美。
在东大殿的盛名遮盖之下,建于金代的文殊殿往往被忽略。其实,这座有着近900年历史的文殊殿也有很多看点。佛坛上的文殊塑像生动逼真,富贵华丽,屋顶的人字梁减少了承重的柱子,大殿看上去更宽敞。
寺庙内的两座唐代的经幢和北魏的佛塔也都是珍稀之物。因此,佛光寺真是值得流连许久的地方。
图九 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建筑。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根据敦煌壁画实地考察发现的。
http://s14/middle/586d299dt9dc9b3234f0d&690之
图十 东大殿的木做高大、敦实,不施彩绘,而是用土红涂就,给人以端庄之感。
http://s11/middle/586d299dt762dc4e92e5a&690之
图十一佛光寺第一进院落的北面是金代建筑文殊殿。距今也快有着近900年历史了。大殿屋顶的人字梁减少了承重的柱子,大殿看上去更宽敞。
http://s16/middle/586d299dt9dc9b2526f3f&690之
图十二 东大殿的匾额。据说文殊菩萨曾经在此显露真容,故称真容禅寺。
http://s3/middle/586d299dt9dc9b1b0f8a2&690之
图十三 这座祖师塔经梁思成考察,认为是北魏所建,
http://s6/middle/586d299dt9dc9b3c34de5&690之
图十四
http://s15/middle/586d299dt9dc9b48574ce&690之
图十五 东大殿前经幢的底座
http://s3/middle/586d299dt9dc9b537f182&690之
图十六 虽历经千年,经幢上的刻字仍清晰。
http://s8/middle/586d299dt9dc9b6be4877&690之
图十七 东大殿前的唐代大钟
http://s4/middle/586d299dt9df7a938c293&690之
网络资料图片:佛光寺塑像
http://s14/middle/586d299dtb842cd87cc6d&690之
网络资料图片:佛光寺塑像
http://s6/middle/586d299dt78d37b0174c5&690之
网络资料图片:佛光寺塑像